偶然的機會看了電影《尋漢計》,覺得這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于是,帶著觀后的余熱和好奇心,查閱了這部電影的相關信息。該片5月初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僅為0.9%,兩周后影院繼續上映的同時開始線上付費觀看,截至目前,票房剛剛突破400萬元。有趣的是,“五一”檔中,該片的豆瓣評分為6.9分,僅次于《懸崖之上》的7.7分,位居口碑第二,但票房卻倒數第一。相比之下,豆瓣評分只有5.1分的《你的婚禮》,在一片罵聲中票房不斷飆升,眼看將破8億元。由此可見,現在的電影沒人看比沒人批評要可怕得多。
先來說個故事。《蘇東坡傳》中,有個情節讓我記憶猶新。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肚子問家人:“你們誰知道我這里有什么?”有的說:“文章。”有的說:“見識。”蘇東坡都搖頭不語,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在如今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尋漢計》何嘗不是不合時宜呢?
作為一部片名辨識度低,甚至容易產生誤解的中小成本影片,在宣發寥寥的情況下,倉促置身于電影的熱門檔期,由于其市場空間狹窄,本來不錯的口碑被掩蓋,沒有形成市場饑渴度,錯失了口碑逆襲的最佳時機,這是不合時宜之一。在文藝片與商業片之間游移,人物不具典型性,故事不具話題性,缺乏緊張劇情和觀影爽感,在人物設置、劇情發展和情感表達上難以滿足大部分觀眾的心理期待,這是不合時宜之二。演員雖都是響當當的演技派,但尚屬小眾,缺少流量明星,這是不合時宜之三。這種缺少熱度和賣點、題材和演員陣容都不占優勢的中小成本影片難逃在熱門檔期中票房“滑鐵盧”的命運。然而,蘇東坡的不合時宜絲毫不能抹殺他的天縱之才和藝術成就,“一蓑煙雨任平生”,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向往他通透、曠達、不隨波逐流的人生境界。對電影《尋漢計》來說,不合時宜也恰恰是它的獨特之處,就像影片中杜微的那句話:“我干嗎跟他們一樣啊?”
《尋漢計》的故事發生在2016年初,講述的是北京女孩王招發現懷上了前夫的孩子,由于非婚生孩子不能上戶口,為了留下孩子,她與姥爺一起為孩子找個父親過程中發生的笑中帶淚的故事。電影以平實的手法展示了普通人面對生活困境的窘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善意與溫暖的可貴。這是一個很小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個體。
任素汐扮演的王招懦弱、逆來順受,處處被人欺負、被生活碾壓,甚至不那么自重,偶然懷上前夫的孩子后,前夫跟她撇清干系,置她于兩難境地。按照慣常套路,影視劇中的人物往往先抑后揚、低開高走,但影片終了,觀眾期待的反轉并未出現,王招沒有人生開掛、一路逆襲,她的高光時刻無非就是遇見了一個和她一樣的普通人。在大女主題材當道、女性敘事備受熱議的今天,王招的出現如同異類引起觀眾的尷尬和不適。曾經執導過《北京你早》的本片導演唐大年說,人們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市場也愿意投喂這種東西,于是這些小草一樣的人哪怕只是出現一下似乎也成了冒犯。所以,《尋漢計》這樣的影片就和片中人物的命運一樣,被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屏蔽掉了。但是,生活決不會因為影視劇里的完美演繹而有所改變。生活中就是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善于應付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笨拙地、吃力地、唯唯諾諾地活著,小心翼翼地隱去自我討好別人,在生活的碾壓中,依然愿意出示善意,同時渴望善意、渴望幸福,這樣的故事不動人嗎?不值得被講述、被看見嗎?在《驢得水》《無名之輩》中都有上佳表現的任素汐再一次浸染在角色中,不露痕跡地讓王招從她身上自然而然地長了出來,把這個人物的可愛、可憐、可悲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殺青后不久,她對導演說,她覺得王招從她身上一點點消失了,她很不舍。當演員與角色之間達到這種程度的情感相系、心靈相通時,那一定是相互成就的高級表演。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杜微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類。他一出場就挺“驚嚇”的,一身摩的車夫的打扮,不修邊幅、不好好說話,一口京腔怎么調侃怎么來,一副糙老爺們的做派。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人物越發細膩、豐滿、耐人尋味,還承擔了片中的所有笑點。杜微的扮演者王子川雖然是首次接觸大銀幕,可他早已是劇場觀眾心目中的紅人,被看作是話劇界的寶藏人物,擁有眾多粉絲。他與角色杜微之間有著與生俱來的默契,貼合度極高,舉手投足間松弛自然。杜微代表著與王招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既然生活無法把控,就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節奏進行,即使真的發生了什么,“有別人走的就有你走的,不用怕。”他說。表面是入世的弱者,實則是出世的高人。在“糙”的背后他還有著自己的小精致和小細膩。他家里的陳設雖然只出現過一次,卻有導演的用意所在,尤其是那個看似不經意的鏡頭掃過的正在冒氣的加濕器,足以透露出他愛生活、愛自己的另一面。大理酒吧里,杜微清唱的那首《年少時候誰沒有夢》又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細膩敏感。雖然生活態度不同,但他和王招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善良。影片沒有表現他們山盟海誓的愛情,甚至觀眾都搞不清他們最終走到一起究竟更多的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彼此之間惺惺相惜、相互支撐的托舉,影片在這里沒有刻意處理和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如此微妙,有些真相是說不清的。
影片中還有很多精致動人的細節。王招懷孕在路邊犯惡心,路對面烤羊肉串的小伙趕緊用扇子調整風向,不讓煙飄過來,王招哭了,處處受欺負的她最懂這份善意的寶貴。影片中多次出現王招在老舊小區的運動器械上蹬單車的場景,電影的宣傳海報就是這個鏡頭,還有她騎自行車上坡的艱難身影,這些都是對她困窘處境的一種影射。任憑她多用力,生活依舊在原地打轉。杜微在大理的鄉間小路上一躍,不小心掉進泥坑,掙脫出來之后的狼狽相讓人莞爾,影片敘事之外的這種留白意味深長。王招姥爺的扮演者李保田也奉獻了精準老到的表演,他和王招之間的隔輩親情讓人動容。
有些影片就是這樣,它只為知己存在。《尋漢計》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雖難免有瑕疵,但尊重生活本身的邏輯,以平實溫和的手法和旁觀者的姿態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自然流淌,在無聲無息中溫暖著每一名觀眾。寫這篇文章對《尋漢計》的票房并無多少助益,只是希望電影市場和電影觀眾可以更理性一些,給這樣的電影多一些空間和包容,畢竟這些善良溫暖的普通人值得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