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游客都開始熱衷于打卡網紅景點,一時間玻璃橋、燈光不夜城、仿古老街等都成了很多景點的標配。
與此同時,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古跡卻少有游客,似乎并不被人喜歡。尤其是在山西旅行的時候,這種感受會更為明顯,唐代、五代、宋代、遼金等古建筑都幾乎很是低調。
我很喜歡渾源永安寺文管員說的一句話:“對于不了解古跡的游客來說,我寧可不接待他們進寺;對于那些做過功課且抱著增長知識的游客來說,我會讓他們多看幾眼”。或許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真古跡是花錢都打造不出來的景點,而真正喜歡這些的小眾旅行者一定會將這里作為寶藏之地。
山西境內這樣的寶藏地其實不少,除了云岡石窟、平遙古城這些相對大眾的古跡之外,我個人覺得還有3處相對小眾的景點一定不可錯過,關鍵它們還免費開放給游客,很是良心。
佛光寺--被梁思成稱為國家第一國寶
1937年梁思成帶著學社成員進入五臺山考察,在佛光寺中發現了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的東大殿,以此打破了日本學者“國家境內已無唐代木制建筑”的斷言,讓國家再一次揚眉吐氣,梁思成也因為激動而將東大殿稱為“國家第一國寶也。”
想要領略國家第一國寶的話,那么一定要親身前往才可以看出其恢弘的氣勢。佛光寺的看點不少,景點內藏有4絕,一絕為國家現存唐代最大建筑--面闊7間,總長34米余;二絕為東大殿內的33尊姿勢不同,服飾各異的唐代彩塑;三絕為殿堂內的60多平方米壁畫,為國家現存僅有的唐代壁畫;第四絕就是木梁架上字跡清晰的天唐代題記,可以說這四絕很好地展現了大唐的雄風。
除唐代四絕之外,佛光寺內還藏有北魏時期的祖師塔;國家最大的配殿--金代文殊殿;大殿前面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松樹以及兩座唐代經幢等。
我比較喜歡站在佛光寺主殿前的平臺上向五臺山方向眺望,全寺及寺前的山谷一覽無遺,尤其是下過雨之后,煙雨迷蒙下的佛光寺看起來更為安寧。
南禪寺--國家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筑、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
如果說佛光寺憑借著大取勝的話,那么同樣地處五臺縣境內的南禪寺就憑借著最古老的建筑而讓其大放異彩。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的南禪寺主殿,比佛光寺還要早75年,成為了目前唯一一座唐武宗滅佛前留存下來的佛寺。
僅為面闊3開間的南禪寺看起來并不龐大,幾乎可以用秀氣來形容,然而碩大的斗拱依然讓其秀中帶著唐代木構的大氣。殿堂主壇上立有17尊唐塑佛像,保持著唐代塑造時候的原貌,這些彩塑模樣同敦煌莫高窟中的造像幾乎一模一樣。
廣仁王廟--國家排名第二的唐代木建筑
可以說山西的三座唐代木建筑中廣仁王廟最為低調,一方面因為論大氣它不如佛光寺;另一方面論年代它次于南禪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因為它修得太過于違和感,不如南禪寺和佛光寺看起來古樸。
但不可否認建于唐大和五年的廣仁王廟也算是國家古建筑的驕傲,歷朝歷代的修繕并沒有讓它的風格大變,依然沒有失去唐風。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簡練的結構就是這座寺廟的唐代建筑特色,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形成極平緩的廈坡,堪比五臺山臺外的南禪寺,盡顯大唐遺風。
可以說三座唐代建筑的發現讓國家古建筑大放異彩,或許因為出于文物保護的緣故這些地方沒有過度開發,才使得他們沒有成為網紅景點,依然呈現出原生態的氣息,這或許是對于古建筑最好的保護。(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