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工作需要臨時加班,晚上的約會需要取消。這個時候該怎么跟約會對象說呢?
一般的方式:“對不起,我突然有工作要做,今天的約會取消吧”。
假設你是接到消息的人,會是什么反應?是不是可能會下意識地這樣想“太掃興了,又放我鴿子,這是不重視我吧?”
如果換一種方式呢?比如“對不起,我突然有工作要做,但是我更想你了”。
還會生氣嗎?好像不太會了,反而會理解和同情對方的處境,對不對?
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只是措辭換了,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如佐佐木圭一在《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中所指出的:“措辭能改變人生”。
佐佐木圭一,日本頂級溝通專家、廣告鬼才、文案寫作大師。在廣告工作工作過程中,曾一度因不擅長溝通和表達而遭遇職場危機,但經過潛心鉆研,發現了措辭的妙用,而后開始屢屢斬獲廣告大獎。迄今為止,為豐田、東京大學等知名機構提供說話技巧培訓超過300場。他毫無保留地將所掌握的技巧寫成書籍與大眾分享,在《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之前,還著有《別讓成功卡在說話上》。
用作者佐佐木圭一的話說,《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主要內容是講授“措辭菜譜”,任何一個人根據這本菜譜,都能夠做出美味的溝通語言菜肴。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人際溝通措辭技巧,另一部分廣告文案(即作者所說的警句)措辭技巧。今天,我們主要來學習探討一下人際溝通的措辭技巧。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開頭的例子那樣,我們常常會需要向別人提出請求,或者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如何才能讓對方心情愉悅地接受呢?這里面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在正式溝通之前,我們需要先想好溝通語言,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以及7個突破口來確定怎樣說更合適。
突破口1:投其所好步驟1: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步驟2:揣摩對方的心理
步驟3:考慮符合對方利益(使自己的利益與對方的利益一致)的措辭
從心理學上看,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渴望被認同,當我們感覺到被認同的強烈傾向時,會卸下防備,心情愉悅,拉近與對方的距離。投其所好的方法,正是借助了這一心理狀態發揮作用。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去商場試衣服。如果店員只是問“您覺得怎么樣,滿意嗎?”基本不會對我們的購買決定產生影響。而如果店員說“這件衣服簡直像給您量身定做的一樣,非常符合您的氣質”,可能就忍不住要買下來了。這里店員的話術就是投其所好的應用。
這個方法的關鍵是找到對方在意的點,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常用和最有效。
突破口2:儆其所惡與投其所好相反,儆其所惡使用的場合一般是禁止某些行為。以心理上的震懾產生作用,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比如到了水果成熟的季節,會有人到果園偷采。因此,有些果園會掛上“私人所有,禁止偷采”的標語,但似乎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如果使用儆其所惡的方法,那標語可以改為“果樹噴灑農藥,請勿食用”,因為強調了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效果很大程度上會比之前的標語好很多。
突破口3:選擇的自由為了讓對方的思路不至于與自己的想法差別太大,給出兩個選項供對方選擇,關鍵在于兩個選項都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這個方法似乎對小孩子更管用一些。
比如,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適應電子設備會對眼睛造成損害,因此想方設法控制使用時間。但是如果直接問孩子“你想看多長時間?”往往會得到一個不想要的答案,后面再討價還價會非常不容易,而且容易導致爭吵。但是換個思路,改成問“你想看10分鐘還是15分鐘?”一般情況下,孩子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其中一個選項。
突破口4:被認可欲這一點與投其所好有點類似,但使用場合有點不同,這個方法通常用在請求場合?!氨徽J可”,即讓對方感受被尊重和被肯定,從而心甘情愿地配合。
例如,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在老二還比較小需要家人更多關照的時候,老大可能會產生被忽視的感覺,對弟弟或者妹妹產生抵觸,比較考驗家長的處理能力??吹竭^一個分享,一個二胎媽媽,利用周末做親子烘焙,在某些環節特意強調“我需要一個大寶寶來幫忙,誰可以呀?”這個時候,老大非常積極地表示他可以,而且情緒高漲。據說這個招數屢試不爽。其實就是“被認可欲”的應用。
突破口5:非你不可從我的理解,非你不可與“被認可欲”是同樣的思路,只不過“非你不可”程度更重,更突顯對方的唯一獨特性。
因為沒有生活中的例子,所以借用書中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作者是A公司的忠實用戶,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都是從A公司購買的。在某次出現故障后,作者嘗試詢問客服,得知可以免費更換。當時客服說的是“我們只為一直支持本公司的佐佐木先生您免費更換”,而不是通常的“我們可以為您免費更換”。盡管后來得知客服對所有的客戶都是這樣說的,但是這個表述方式仍然讓客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感覺到極其被重視,從而產生強烈的好感。
突破口6:團隊化團隊化,即強調一起做事的感覺。我個人認為對于比較喜歡社交和團體活動的人比較奏效。
比如,公司安排你組織一項活動,但是你需要其他同事的幫助。如果你跟某個同事說“你也來組織活動吧”,有點居高臨下命令的口氣,容易讓人感覺不舒服。但是換成“咱們一起組織活動吧”就不一樣了。從心理感覺上,給人一種我們是同立場的歸屬感,不容易導致抵觸。
突破口7:感謝很簡單,在表達的同時即表示感謝。在陌生人的場合,這一點的運用非常常見,可能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親近的人,同樣需要將感謝表達出來。
對于這個方法,我想說的是,因為太常用了,我們可能會忽視自己說謝謝時的語氣和表情。僅僅把這兩個字說出來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真心實意地表示謝意,而非流于形式的走過場。
了解了《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話說》書中介紹的人際溝通方法之后,我們會發現,其實在生活中,往往是需要多個方法同時運用的。換個角度說,掌握了不同方法背后的作用原理,就可以自如運用,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和類型。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和關鍵是,在溝通中不以自我為中心,看到和尊重對方的利益和效果,以雙贏目的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