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像小F這一類人基本上是不會走進心理咨詢室的,更多的是其配偶來咨詢。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有一顆無比脆弱的自尊心,承認自己有問題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是一塊自己找來否定自己、殺死自己的利刃。
自尊心這個問題,在大部分的精神疾病里都存在,越是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其自尊心水平越是低下。
邊緣型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是心理咨詢室里的常客,他們也都存在自尊心水平低下的問題。那么為什么他們會走到心理咨詢室里來,而回避型人格的患者不會呢?難道說,回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自尊心水平更加低下嗎?
其實不然,邊緣型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雖然根本的心理病理是和自尊心水平相關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對于獲得愛和自尊,還充滿著神話一般的憧憬;而回避型人格障礙的人,內心對于獲得外界的愛和尊嚴,基本是已經放棄了的。當然也不排除內在還是有一些微弱的憧憬,但是心里知道這些憧憬變成現實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他們是在絕望中步入婚姻的,希望配偶給予他們不同的體驗。但配偶并不會24小時都關注到他的情感、自尊需求,配偶也會有其獨特的個性,當兩人發生沖突,他往往會再次受傷。
但又因為他們的心理機制對這些微弱的期待學會了放棄,所以他們不會流露出強烈的表現,而會展示出一種相對穩定的情緒。這種狀態下的他們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當然他們也認為自己十分正常,所以會對進行心理咨詢表現出不屑的態度。其實在生活的每一天,他們的情緒都容易處于不高興或者生悶氣的狀態。只是他們會把這些情緒給隱藏起來,慢慢釋放給配偶而已。
在他們人際關系中的表現只有一個策略:回避人。
但在婚姻里面他們又無法回避配偶,每天他們和配偶之間會有無數的涉及自尊心的相關事件發生,甚至會小到今天的水煮肉片里要不要放豆醬。如果配偶否定他的看法,就會導致他們在情緒上的憤怒。可他們的憤怒并不會往外發作的,他們會把憤怒活生生地“吞”到肚子里,然后慢慢來發酵,慢慢來對配偶 “發作”。
回避型的人對于其他人對他的批評尤其敏感,在婚姻的一開始,他可能出于一種感情上的依賴,對于配偶的批評擺出愿意聆聽的姿態。可到了婚姻中期階段,他會發現配偶因為害怕冷戰而選擇對他的服從,這個時候,他會開始對配偶表達出他各種各樣的決定,要配偶必須服從,如若不然就會用冷戰的方式表達自己被忽視的痛苦。
長此以往,那些被回避的配偶會感到痛苦萬分。因為他們會感覺到被另外一個人在關系中拒絕了,分離了,但又不是離婚。
的確,回避型的人可以和配偶冷戰、分居很多年,但都不容易選擇離婚。他們似乎對和另外一個人處于 “有一種關系的名義,但是沒有關系的實質”的痛苦中,保持容忍狀態的能力很強大。
事實上,在他們的內心并不是不渴望愛和友情,但他們是躲在殼里的人,殼底下包裝著的是一顆無比脆弱的心,類似于一顆幾乎完全裸露,沒有任何包衣的心。別人隨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能讓他們受到致命的份害。這樣的事實扼殺了他們向往新的友情或者新的愛情的機遇,他們是屬于對新的感情缺乏向往和信心的一類人。
下一期我們將會對這一案例給出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