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馬上就要到了,這意味著春季已經過去了一半,春天只剩下一半的時間,距離炎熱的夏季,也越來越近了。那么,今年夏天的天氣,究竟熱不熱呢?民間的老人說,春分的天氣,能夠預測夏天究竟熱不熱,這種說法對嗎?看看老祖宗的俗語是怎么說的吧!
其一,春分刮大風,預示著夏季炎熱無雨,甚至會干旱。
民間有著“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這句話就是說,春分時節,如果開始刮大風的話,那么這風便不是輕易能夠停止的,甚至可能會從春分之日起,一直刮到農歷的四月中旬。
而在農歷的四月中旬,已經到了初夏時節,老祖宗說“四月刮北風,旱斷青苗根”,說的便是,人們在夏季到來的時候,人們是不希望刮北風的,北風一起,不僅掀起了漫天的灰塵,導致人們都不愿意出門直面這樣的天氣情況。甚至,夏季的大風,還會將農作物刮倒,導致這一年的糧食減產。
俗話說“有風無雨”,這樣的大風天氣,會將雨云吹散,自然不會有降雨發生,這便會導致旱情的出現。
春分大風,預示著四月大風,而四月大風,則會導致夏季炎熱干旱無雨。換句話說,春分的大風,也預示著夏季天氣會比較炎熱,干旱無雨!
春分的風,不僅會預示著夏季的天氣會比較干熱,還預示著夏至會有雨降臨。
民間有著“春分大風,夏至雨”的說法,而夏至有雨,則預示著這一年夏天的降水,還是比較充足的,民間就有著“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沱”的說法。這樣的說法,與春分大風預示夏季干熱的說法,恰好是相反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我國地大物博,人們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往往一山、一水之隔,其風俗、物候便相差了千萬里,所以有這樣相悖的說法,也不足為奇!
其二,春分天氣暖,則預示著夏季的天氣同樣是比較炎熱的。
老祖宗說“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就是說,春分時節的天氣是比較暖和的,那便會導致農歷五月,將會有不錯的降雨發生,但是往后的天氣,往往會更加炎熱!
農歷的五月,大概也就是夏至時節前后,若是夏至時節“先雨后旱”,那就是在說明,三伏天的天氣,是十分炎熱的,并且不會有太多的降水!
也就是說,春分天氣若是比較暖和,那么到了夏季,那便會變得比往年要熱上不少,甚至也會有旱情發生的可能。
其三,春分若是有雨,那么夏季便會比較涼快。
民間有著“春分陰雨天,夏季雨不歇”的說法,說的便是,若是春分時節有連綿的陰雨,那么便預示著整個夏季的雨水都是比較充足的。
如此一來,整個夏天降水充足的話,天氣會相對涼快一點。但是,夏季的雨雖然會讓天氣比較涼快,但雨后的天氣,依舊是比較熱的,相比于干熱,雨后的濕熱,體感上或許會相對舒服一些。
春分將到,我們今年夏天的天氣,到底如何?與往年相比,是更熱一點,還是要涼快一點,老祖宗早已從春分的天氣,就能夠預測一二了。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后代子孫的寶貴經驗,更是值得我們傳承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