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
福氣,乃人人心之所求也。
但是,一個人的遭遇是福還是禍,都不是憑空發生的。
所謂:“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真正的有福之人,平日里往往都有這3個征兆,正是他們自己的積攢,日子才得以越過越順心。
事不做盡
古語有言:“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為人處世,事不做盡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能夠給別人留有余地,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
否則,事事做絕,只會斷了自己的后路。
深圳有一家貿易公司的老板,做生意特別有頭腦。
他利用“大魚吃小魚”的原理,前前后后一共吞并了十幾家企業。
沒幾年,就做到了一家獨大,成為了當地的龍頭企業。
這時有人勸他給別人留條活路,他卻認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為了將公司的擴張速度加快,他絲毫不留情面,手段也更加狠辣。
可就在這家公司蒸蒸日上之時,那些被他打壓到沒退路的人,為了報復,私下里搜集了很多他違規操作的證據,舉報給了當地的主管部門。
瞬間,這個霸道十足的商業帝國,轟然坍塌。
由此可見,人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把別人逼到絕路上,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相反,讓別人活的輕松,自己也會更自在。
有容事的肚量、有寬人的氣場,人生自然處處是轉機。
言不說盡
人這一輩子,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老話常講:“惡語傷人心,良言利于行。”
做人做事,如果說話沒口德,言語之間總是傷害別人,縱有功德,福報也會漏光。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
張三為人尖酸刻薄,口無遮攔,經常出口傷人。
一天晚上,他急匆匆地往家跑。忽然,一個身影和他撞了個正著。
張三仔細一看,對方是個身材瘦小的老者,頓時惡語相向:“活膩歪了你,想碰瓷嗎?”
老者平靜地開口道:“小伙子,說話不要這么惡毒,要積口德,否則會遭報應的!”
張三不信,推搡了老者一把,罵罵咧咧地走開了。
誰知第二天,張三就接到了公司的解聘書。
原來是前一天晚上,公司老總恰巧經過,看到了張三對待老者的態度,才認為此人無德無品,不可重用。
《朱子家訓》有言:“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你嘴里的話語,就是你人生的運氣。
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因此,不該說的話不說,該說話時好好說。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于己;
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于己;
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于己。
唯如此,養一張富貴嘴,懷一顆慈悲心,福氣才能日漸滿溢。
勢不倚盡
俗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當一個人有權有勢,手眼通天之時,最忌諱盡其權勢脅迫他人。
若為了一己之私而不擇手段,必定會天怒人怨,自食惡果。
相反,若懂得識勢而待,人生才能進退有度。
就像天生具有優勢的狼群,雖然兇猛異常,但事實上,它們在追捕獵物時,從來不會窮追不盡。
若狼群將獵物趕到了危巖邊緣,看似獵物已無退路,可偏偏這時,狼群便會放棄獵物。
因為它們深知,若自己繼續攻擊,就有可能和獵物一起跌入峽谷。
此時放棄,才不會為了不確定的成功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生活中的我們,亦當如此。
勢不倚盡,掌控得宜,才能無懼變化。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之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順勢而為的道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凡事不強求,做好自己的本分,保持愉悅的心情,福氣自然會不請自來。
古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事不做盡,因此有了好人緣;
言不說盡,因此有了好機遇;
勢不倚盡,因此有了好心態。
如此一來,福氣降臨時,才能守得住;災禍來臨時,亦能轉危為安。
人生在世,學會學會寬以待人,便是世間最有福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