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進行時#
導讀:今日驚蟄,老話說“春耕順不順,驚蟄早看天”啥意思?有哪些預兆?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北京時間3月6日4點36分02秒,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驚蟄古稱“啟蟄”,漢時因避帝諱而改“啟”為“驚”,沿用至今。
俗話說:“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古代的農業生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舊時,人們不光依靠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生產活動,還會根據二十四節氣交節當天的天氣情況,來預測下一步的天氣走勢和糧食的收成情況。
那么驚蟄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有哪些預兆呢?對接下來的天氣變化,又有著哪些的影響呢?糧食的收成又會是怎樣的呢?
下面,咱們就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句諺語中來尋找答案吧!
諺語:驚蟄刮大風,冷到四月中“大風”,這里的大風指的是北風或西北風。
俗話說:“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潮濕,西風干”,春天的季風為南風或東南風。驚蟄時節正是陽氣生發,大地回春,春風送暖的時候,這個時候還刮起呼呼的大北風的話,說明氣候還沒有完全的回暖,天氣還比較寒冷。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驚蟄節氣還刮起寒冷干燥的北風或西北風的話,說明冷空氣向后推遲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天氣依然會比較的寒冷,要到農歷四月初夏時節氣溫才能徹底的回暖。
正如諺語:“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了風,十個秧田九個空”所說,驚蟄節氣多刮北風,不光會帶來大幅度的降溫,影響農作物的返青,忽冷忽熱的天氣,還會使人多病。所以,人們是不希望驚蟄刮北風的。
諺語:驚蟄下了雨,麥子鼓肚皮“麥子鼓肚皮”,說明麥子不光長得好,就連麥粒也是顆顆飽滿,鼓鼓脹脹的。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驚蟄這天下了雨的話,那么接下來會風調雨順,對于進入返青期的小麥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是個豐收豐產的好兆頭。
正如諺語:“驚蟄雷轟火閃,牛蹄子坑滿”、“驚蟄聞雷聲,整月雨轟轟”所說,驚蟄下雨,預兆后面多雨,對返青作物的生長十分的有利,也可減輕人們春耕勞作的辛苦,是個農業大豐收的好兆頭。
諺語: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烏鴉叫”,說明當天是個大晴天,天氣溫暖烏鴉一邊歡快覓食,一邊鳴叫。
“地皮干”,說明出現了干旱情形。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驚蟄這天是個暖和和的大晴天的話,那么接下來降雨的日子會比較的少,長時間的少雨到了春分時節,說不得會出現干旱情形,要提起做好蓄水準備,以免因為缺水而耽誤春耕。
諺語說:“驚蟄日頭大,谷米有高價”,驚蟄晴天預兆后面少雨,干旱的出現會對返青作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春耕不順說不得會到最終的糧食產量,預兆當年糧食有歉收之嫌,米價較貴。
諺語:驚蟄霜,人吃糠“糠”,稻、麥等作物籽經碾軋后脫下的皮或殼。
古人云:“霜者陰之精,冬令也;霜非時而殺草,并為蟲蝗,是謂大饑”,霜是冬令到來的標志,春季多霜,會損傷草木和莊稼,容易引發蟲災,造成莊稼歉收,鬧起饑荒。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驚蟄這天下霜了的話,預兆當年糧食可能有歉收之嫌,需要多多注意。
正如諺語:“驚蟄打了霜,麥子一包糠”所說,驚蟄下霜,會對小麥的返青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秕粒、癟粒會比較多。古時,糧食產量低下,農作物抗災害能力又弱,出現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會鬧起饑荒。預兆小麥有歉收之嫌。
小結“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驚蟄到了,春耕正當時,農家與耕牛,此時,進入最繁忙時節。
明日驚蟄,您認為古人的這些諺語如今還有用嗎?您那里是什么天氣呢?您還有哪些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