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護人#齊我們經常做各種各樣的夢,有些夢特別的真實,甚至你會誤以為那是你記憶中的一部分。比如你欠了別人錢,你做了一個夢,這個夢記錄你很真實的把這個錢已經還給人家了,假以時日,你很可能就把這個夢當成記憶,真的以為把這個錢已經還給人家了。您有過這種經歷么?
抄寫原文
書接上回。上一節講到齊論辯,這一節講一切都是道的物化,莊周和蝴蝶,沒什么本質不同。影子之外的微陰問影子:“先前你行走,現在又停下;以往你坐著,如今又站了起來。你怎么沒有自己獨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說:“我是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又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難道像蛇的蚹鱗和鳴蟬的翅膀嗎?我怎么知道因為什么緣故會是這樣?我又怎么知道因為什么緣故而不會是這樣?”
小時候經常玩影子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莊生夢蝶
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景:影子;這個意義后代寫作“影”。曩(nǎng):以往,從前。特:獨。操:操守。待:依靠,憑借。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蜩:蟬。胡蝶:亦作蜩蝶。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喻:通作“愉”,愉快。適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俄然:突然。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將渾而為一。
事物總是有變有化
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應該知道,人的影子周邊,有一圈虛化的微影,比你的實際影子要虛一些,這個就是“罔兩”。“罔兩”依附于影子,影子走到哪里?它也只能走到哪里?要么就是聊齋了。莊子把“罔兩”和“影子”人物化,罔兩只能跟著影子走,可是影子老是動來動去的,害的罔兩也只能走來走去,你說煩人不?氣得罔兩批評影子太沒有操守,沒個定性。
影子外部的虛化就是罔兩
影子很是無奈,這能怨我么?我只不過就是個影子,人走到哪里我只能走到哪里。即便是那個人,也是受到思想的支配不是么?我不過就是蛇肚子上的皮,蟬的翅膀,你感覺我很了不起,我只是人家的附屬品。我也不知道我為啥剛才行走,現在停下來了。我也不知道我為啥剛才坐著,現在又站起來了。
蛇腹的走動蛇腹部也是說了不算的
莊周夢到自己是蝴蝶,飛來飛去的很舒服,根本不知道莊周是誰。其實我經常做夢自己會飛,倒是沒有變成蝴蝶。醒來發現自己原來是莊周,醒來后,糊涂了,到底我這一生是蝴蝶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變成了莊周;還是莊周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變成蝴蝶。莊周和蝴蝶,這肯定是有很大的分別的。其實無論是莊周還是蝴蝶,只不過都是道化出來的物。
蝴蝶是多么的暢快
生與死、福與禍、物與影、夢與覺、是與非等萬事萬物的各種現象,表面上看來是各有不同的,但本質上都是一致的,都是道的物化現象罷了。道家在認識上取消了它們之間的對立關系,任之自然,隨之變化。注意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道家從來不講養生,要講也是養生主,養那個主宰生命的東西。道教過分講養生,刻意講長壽,這和道家一切隨其自然是對立的。#濟寧頭條#?#哲學思想國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