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風險,做出選擇后,承擔代價就好
正文: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叫做是不是感覺有一瞬間,覺得打工有無出路?
里邊有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主要講的就是,老板干了幾年,買了幾套房,買了幾輛車,實現了各種自由。
而自己卻打了幾年,工之后發現自己的房租漲了不少,物價也漲了不少,關鍵是房子價格翻了好幾倍,而自己的工資,也沒有實現大幅度的漲價,說白了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是給老板換了大房子。
這句話說的對不對?我認為一定是有道理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昨天跟出租車司機,是否了解這個問題,我當時比較好奇的是出租車司機師傅,為什么,你告他去哪個地方,他可以不用看導航一腳油門就登到?
包括會告訴你說,哪個地方堵,可能咱們會幾點到
你問他為什么這么厲害,他說,他已經開了20多年了,不能說閉著眼睛開吧,大概率情況還是都能到的
那么我當時就問他,您這個車是您自己買的嗎?他說不是是租的一租租了20年,一個月差不多租金最貴的時候能到6000多,最便宜的時候也就是三四千
當時比較好奇說,為什么沒有考慮買這么一輛車,他自己不是比較合適嗎?
出租車司機之后,調侃了一聲說買不起,每次總感覺自己能買起的時候,這個價格的漲幅總要比自己的收入高一大截。
后來發現等到自己能買起的時候,出租車的價格,因為網約車的沖擊,也已經不是那么必要了
所以到現在為止,他都覺得沒買反而是一件好事,你說這跟誰說理去?
其實我一直認為打工和上班,是人生的兩種選擇,如果說在經濟好,或者是大環境特別好的情況下,你有足夠的資源,包括能承擔,各方面的代價,收入一定是從直線上升的。
但同樣的情況,甘蔗沒有兩頭甜,收入無上限的同時,也意味著,你需要承擔無下限的代價。
這個就非常可怕了,就像當下在經濟大環境,不太好,很多企業都不招人。
很多人決定,自己當老板,表面看似風光,但實際上,要承擔的代價,那就是當訂單不足,房租,水電,人員工資成本一個都不能少
有時候看似每個月,訂單不少,但是你發現,最后算下來真掙不了幾個錢,甚至還得賠錢。
但是賠錢的事情,老板一定不會跟對外說,而是告訴你說,企業現在比較難,我認為以前的難大概率情況,是確實是行業難,或者是老板嘴上說的難,但是還能給,你發了工資掙不了錢。
現在你看到無數企業,瀕臨倒閉,或者減員縮編的同時,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這樣做的。
所以問題就來了,不是說,上班打工永無出路,而是選擇了之后,需要承擔所謂的代價。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上班,公司老板一個月給你開5000,無論公司掙多少,你都有5000的保底收入。
但同樣的,如果老板下個月,忽然簽了一個50萬的大單,可能利潤有個10多萬,最后自己落在手里,比如說有個5 6萬,那么它相當于一個月,就多了,你一年的收入。
但問題來了,如果說這老板,連續幾年都不開單的話,那么他需要墊的錢,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一直認為無論上班也好,或者所謂創業也好,需要的是選擇代價,并且承擔代價。
特別是當下這個時期,如果你發現你所在的公司,包括整個行業,都出現了動蕩或者收入驟降,以及有各種風險時,你一定要考慮清楚。
你是否選擇創業,或者你在選擇創業的過程中,能承擔什么,能把什么事情做好?
當有了這些之后,我們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所以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絕對性的,在我看來。
無論你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想要調頭,做事所需要的無非是一有足夠信任的客戶群體
第二,就是你有能力,組建一支小團隊,并且,拿下訂單,收回款項,并且為這個小團隊承擔代價。
并不是說我當個所謂的個體戶,就一定好,因為旱澇保收這兩個字,永遠只存在于打工和上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