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影像系統被越來越多的廠商所重視,從“拍清楚畫面”到“創作好照片”這看似簡單的改變,實則是對手機影像系統的全鏈路打通。此前,不少手機都推出了一億像素或是兩億像素的高像素產品,但高像素為大家帶來影像上的提升并不明顯。眼下,各家的旗艦產品又找到了全新的賽道,那便是一英寸大底。
近半年,手機廠商從優化再次卷到大底主攝,顯然已經把手機影像的火燒到了下半場,手機的影像系統迎來了不小挑戰和考驗。我們先來淺談一下,現在能買到采用一英寸大底的產品都有哪些。
現在采用了一英寸傳感器的手機分別為一下幾款:索尼Xperia Pro-1、小米12S Ultra、vivo X90 Pro、vivo X90 Pro+、小米13 Pro。簡單來說,在現在的安卓手機陣營中,索尼、小米、vivo在影像方面的投入已經進入到了不計成本的階段。
在攝影圈有這樣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也正是手機市場的現狀,更大的感光元件尺寸可以帶來更好的畫質。1英寸影像傳感器像素間距為2.4μm,能夠有效提升感光性能,并降低畫面噪點。在高動態范圍內,還可以清晰呈現出圖像高光和暗部區域的細節。
感光元件越大,可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成像效果越好,畫面越細膩,分辨率自然就越高;而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感光元器件有兩個重要的屬性:單位像素面積與總像素數。
單位像素面積可以把感光元件理解為承載像素的一個載體,有一支能寫一萬個字的筆,拿它寫在一張小名片上,你會發現字間距非常擁擠;反之,以同樣的字號寫在一張A4紙上,你會發現字間距很大。這就說明了載體(cmos)越大,性能自然也就越好。
同樣,在兩張A4紙用上較大的字符上寫字,由于字體較大字數必然會下降;反之,較小的字符填滿同樣尺寸的紙,你就會發現字數雖然多了但字間距更加擁擠了。同理,在感光元件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像素越高,pixel size(單位像素面積)越小,理論上圖像的噪聲大,動態范圍幅度小,并可能受到彌散圓的影響,即像素之間的互相影響。
所以,相機的成像效果不僅要有高像素,在對焦速度、噪點控制、以及色彩表現上更要看cmos尺寸的大小。當然,越大的傳感器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那便是手機極易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機身巨大的凸起導致機身重量不均衡,握持舒適程度和美觀度都下降了。
我們再來說說手機廠商現在出現的問題,很多產品都非常樂意在高像素方面大做文章,反而忽略了傳感器本身。紅米最近發布了紅米K60產品,對于一款性能旗艦來說,它在向外界宣傳的時候采用了避重就輕的手段。在官方的參數表中,我們只能發現相機的像素是多高,根本找不到手機使用的是一款傳感器。
當我們深入了解后發現,紅米K60機型采用了OV64B傳感器,一款售價在3000元的產品,主攝傳感器型號與某旗艦手機的長焦鏡頭采用了相同傳感器,成像表現很難令人滿意。當然,一塊優秀的傳感器只是成像的基礎,我們還需要配合算法、鏡頭綜合體驗。
筆者有話說:
當大家選購一款拍照好的手機時,很容易掉進一個誤區,那就是僅以像素高低來定手機的成像好壞。在高像素以及大底之間,正確的選擇應該更加偏向于大底,硬件級的提升帶來的效果是非常可觀的,只要硬件夠好,哪怕優化不算給力,大家也可以看出來有巨大的提升。手機成像不僅離不開處理器、傳感器等硬件的打磨,更離不開軟件算法的優化。手機像素不斷提高是行業的趨勢,但手機拍照可以說是一整套系統的聯動,缺一不可。
(8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