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里最經典的故事:“臥冰求鯉”講的是東漢末年瑯琊人王祥的故事,王祥的后母待他不好,可是王祥仍然在大雪天去為他生病的后母捕魚,由于河面結冰無法破冰,王祥脫了衣服趴在冰面上用體溫融化河冰。王祥的孝心感動上天,冰面自解,鯉魚從冰洞里跳出。
這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常規版本。這個故事最早是晉朝的干寶記錄在《搜神記》中的,原文是:“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碧瞥司幍摹稌x書》原文引用了干寶的記載,可見,原文記載的是王祥脫了衣服去鑿冰,脫衣可能是因為棉衣笨重,不利于鑿冰,并沒有趴到冰面。注意,這里王祥只是解衣。
《晉書》中還記載了另外一個故事:南北朝十六國時期,漢趙有位大臣叫王延,王延九歲的時候,生母去世,父親娶了后妻卜氏,卜氏對王延非常不好,冬天想吃魚,就勒令王延去打魚,王延沒有打來魚,卜氏就杖責王延,小王延渾身是血,來到汾河邊,對著河冰叩頭,忽然冰開魚躍。注意,這里王延是叩冰,并沒有解衣。
卜氏嘗盛冬思生魚,敕延求而不獲,杖之流血。延尋汾叩凌而哭,忽有一魚長五尺,踴出水上,延取以進母?!稌x書》
到了南北朝時期,劉宋的著名孝子師覺授在他編著的《孝子傳》說: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譖之。祥孝彌謹,盛寒河冰,網罟不施。母欲得生魚,祥解褐叩冰求之。忽冰少開,有雙鯉出游,祥垂綸而獲之。于時人謂至孝所致也。很明顯,師覺授是結合了王延和王祥兩個人的故事,將這個故事更豐富化,既解衣,又叩冰,注意,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始臥冰。
真正臥冰的既不是王祥,也不是王延,而是楚僚。這個故事同樣出自干寶的《搜神記》。故事很俗套,同樣是后母生病,需要吃鯉魚才能活命,大冬天河水結冰,楚僚就脫了衣服,躺在冰面上,忽然出現一個小童,在楚僚臥冰處鑿冰,冰面很快鑿開,鯉魚躍出。
楚僚早失母,事后母至孝。母患癰腫,形容日悴。僚自徐徐吮之,血出,迨夜即得安寢。乃夢一小兒語母曰:“若得鯉魚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壽。不然,不久死矣。”母覺而告僚。時十二月冰凍,僚乃仰天嘆泣,脫衣上冰,臥之。有一童子,決僚臥處,冰忽自開,一雙鯉魚躍出。僚將歸奉其母,病即愈,壽至一百三十三歲。蓋至孝感天神,昭應如此。此與王祥、王延事同。——《搜神記》
可能干寶也覺得這些故事太多類似,真假難辨,所以在最后不忘加一句“此與王祥、王延事同?!?/p>
北宋編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對王祥的故事已經開始不清晰了,同樣在《太平寰宇記》中,有的地方記載的是“解衣剖冰”,有的地方記載的是“解衣臥冰”。
王祥臨沂人事后母寓居武進縣尚義鄉母疾思魚祥解衣將剖冰求之怱雙鯉躍出?!跸槌卦诳h西南二十里即臥冰取魚處也?!短藉居钣洝?/p>
到了元朝郭居業編著《二十四孝》的時候,充分糅合了王祥、王延以及楚僚的故事,正式將這一故事定義為王祥“臥冰求鯉”。之所以將所有榮耀都給了王祥,可能是因為三人中王祥在歷史上最有名吧。
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之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 繼母失氏時常欲食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乃赤身臥于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中?!抖男ⅰ?/p>
至此,這一原本為后母鑿冰求鯉的感人故事,變成了傻子般脫衣臥冰的狗血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