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商人張忠正急匆匆往家里方向趕。
今天是岳母四十歲的生日,他還沒忙完手中的活,便去了當地老鄉家買了幾株野生人參,準備當做生日禮物給岳母補補身子。
無奈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道路濘泥,張忠只得去破廟避雨,等雨勢小些他才匆忙往家里方向趕。
兩年前,張忠娶了妻子柳氏,柳氏從小和母親馮氏相依為命。二人結婚后,張忠擔心岳母一個人孤單,便把她接到了家里來住。
為了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原本是挑夫的張忠跟著村里一位老人學起了做生意。
張忠從小就是孤兒,幸好被村里的劉老漢收養才活了下來。
劉老漢去世后,他做起了挑夫,后來改行做起了販賣山貨的小本生意。他從老農家里收購一些干貨土特產,像木耳蘑菇之類的,然后販運到城里去賣。
由于張忠為人踏實,童叟無欺,只想著薄利多銷,因此很多老農都愿意和他打交道,自然他收購的山貨品質要高出別人一籌。
靠著販賣山貨,雖然不能大富大貴,可也勝過做挑夫,吃飽喝足之余,手里還能剩些閑錢。
他岳母馮氏本是大戶人家的丫環,后來被遣散回家,年輕時存了一些錢,母女倆倒也衣食無憂,平時保養得好,看上去很年輕,只是半年前一到夜里就看不清東西,身子也憔悴了不少,所以張忠才想著買幾株野生人參給岳母補補身子。
回到家,已經是半夜時分,妻子和岳母都已經睡下。
也不知是錯覺還是真有其事,馮氏臥房竟然有個陌生的人影,一時間,張忠驚愕不已。
“夫君,你怎么才回來?”這時,妻子柳氏走出屋子,看到丈夫深夜才回家不免有些抱怨,畢竟今天是她母親馮氏的生日。
張忠一臉歉意,和妻子解釋半路上下了大雨,所以才耽擱了行程。
妻子柳氏很暖心,給他端來一大碗雞湯,說特意為他準備的,張忠感動不已,把幾株野生人參拿了出來。
“娘子,這是為夫特意收購來的,你給母親燉了喝。”張忠說道。
柳氏點點頭,不由得微微嘆息一聲。
丈夫對娘親如此關愛,按理來說她應該高興才是,只是想起平時二人相處時,她絲毫感受不到母愛的溫暖,就不禁心生感慨,甚至她有一種感覺,自己并非娘親生的。
第二天一大早,張忠還要趕著去收購山貨,便早早起了床,生活雖忙碌卻過得很充實。
然而,幾天后發生的一件事打破了生活的寧靜。
那天夜里,張忠很晚才回到家,妻子柳氏已經睡下,岳母卻一臉緋紅找到他,“忠兒,以后可別對岳母有非分之想,這種丑事你就爛在肚子里吧,娘親也不會說。”
張忠驚愕不已,緩過神后急忙說道,“娘親,你是不是誤會什么了,孩兒怎么會對你有非分之想?”
馮氏嘆息一聲,才緩緩說道,“忠兒啊,前幾天晚上你偷偷回來,溜進了娘親的臥房,像是在找什么東西,娘親問你話也不吱聲,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喝高了走錯房,娘親便叫你趕緊回自己的屋,誰知,你從背后抱住了娘親……”
說到此,馮氏一臉羞紅,沒有繼續說下去。
很快,張忠明白過來,家里一定是進了賊,便問道,“娘親,你肯定是誤會了,孩兒昨晚一直沒回來,你看看家里是不是丟什么東西了。”
馮氏聽了驚呼一聲,突然“嗚嗚”痛哭起來,一個勁叫他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說起此事。
張忠點了點頭答應了。
二人進了屋查找一番,屋內似乎并沒有丟什么貴重東西,不過,馮氏卻臉色微變,但是很快神色恢復如初,一個勁催張忠先出去。
果然,張忠信守承諾,此事連妻子柳氏也沒有告知。
不過,一天夜里張忠喝高了,不慎說漏了嘴,將此事說了出來。
奇怪的是,妻子柳氏反應并不強烈,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娘親肯定瞞著我們很多事,夫君,我們倆要小心。”
“這是為何?”張忠頓時酒醒三分,一臉不解。
“夫君,實不相瞞,有好幾次我看到娘親臥房里有個陌生人影,有一天我還聽到他們二人吵架。”柳氏回道。
張忠皺起了眉頭,“娘親若是想找個老伴,直接和我們說就行,沒必要遮遮掩掩的。”
“所以說娘親有問題。”柳氏點點頭。
二人商量一番,決定把此事打探清楚。
到了夜里,張忠趴在墻角根,果然看到有個黑影悄悄溜進了馮氏臥房,黑影人一開口就說道,“夫人,劉某人已經打聽清楚了,你女兒的身份不簡單啊……”
“你不要亂來,只要不把此事說出去,妾身什么條件都答應你。”馮氏急忙說道。
黑影人不懷好意地望了馮氏一眼,準備點頭答應,不過他還是搖了搖頭,“夫人,你不能太自私了……”
黑影人說完,悄悄把房門關了起來,張忠只得離開。
張忠一臉迷茫,喃喃自語道,“妻子柳氏難道不是娘親的女兒?”
當他把此事告知妻子時,妻子柳氏若有所思點頭道,“夫君,這些年娘親一直不把妾身當做親生女兒看待,說不定還真有其事。”
張忠點頭道,“夫人,你放心,為夫一定會把此事調查清楚, 決不讓你受半點傷害。”
此后幾天,張忠對岳母馮氏說要出一趟遠門,其實,他并沒有外出做生意,而是悄悄躲了起來。
一天清早,天還沒亮馮氏就出門了,她時不時往回看,也是張忠機靈,并沒有親自跟蹤,而是找來了一個機靈的小乞丐。
馮氏來到了鎮上的趙財主家,她找到管家,給了一些碎銀子,讓管家把奶媽叫來。
管家貪財,接過銀子后同意了。
很快,奶媽走了出來,馮氏對奶媽說了幾句話后,奶媽一臉驚愕,緩過神后說此事一定會稟告老爺。
趙老爺是當地有名的財主,雖然妻妾成群,可只有一個兒子,名叫趙成,是小妾潘氏所生。
夫人王氏去世后,趙老爺把小妾潘氏扶正。這些年,他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大小事都交給了潘氏打理。
而趙成,從小被母親潘氏溺愛,如今是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整天尋花問柳。
馮氏去了一趟趙家回來后,一臉愧疚望著女兒柳氏,叮囑她這幾天不要出門,柳氏雖然心中不解,還是點頭答應了。
夜里,家里來了幾個黑衣人,他們手持明晃晃的大刀。
張忠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他當挑夫那些年經常走夜路,為了防身,和寺廟里的方丈學過些功夫,對付一般的毛賊不成問題。
黑衣人很兇悍,直接破窗而入,張忠聽到動靜,叫妻子躲在臥房里別出來,他拿出馬刀和黑影人對上了。
張忠身材魁梧,力氣大,黑影人被打得猝不及防,只得狼狽而逃。此時,馮氏見到這一幕被驚嚇得不行。
“娘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逃過一劫的柳氏,當面質問娘親。
馮氏嘆嘆氣,將實情和盤托出。
那天晚上,馮氏的臥房確實來了賊,不過這賊人馮氏認識,曾經是趙財主家的仆人馬三。
馬三進屋偷東西,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盒子,盒子里放著一個手鐲。見到手鐲,馬三呆住了。因為這鐲子二十年前他見過,是王夫人生前最喜歡的手鐲,一直隨身攜帶。
馬三很好奇,王夫人的手鐲怎么會出現于此。驀然間,他想起了一件事,說王夫人有一個女兒,莫名其妙失蹤了。他很快聯想到,王夫人的女兒可能被馮氏收養。
馮氏晚上看不清東西,誤把馬三當做了女婿張忠,而馬三見馮氏保養得很好,趁機玷污了她。
幾天后,馮三再一次找來,問起手鐲的事,還威脅馮氏,要把此事告知潘夫人。那天張忠看到的馮氏臥房中的黑影,正是馬三。
當年,潘氏還是趙財主的小妾時,買通產婆,掉包了王夫人的孩子,讓人們誤以為王夫人生下了一只貍貓,結果,趙財主大怒,把王夫人給休了。
也是產婆良心發現,把王夫人的孩子送給了丫環,那丫環便是馮氏。
如今趙家被潘夫人掌權,若是讓潘夫人知道王夫人的孩子還活著,肯定會想方設法做掉她。
所以,馮氏急了眼,一時間也沒有好的辦法,只得將此事告知了趙財主家的奶媽。
而馬三為了賞金,霸占馮氏不說,還把此事告知了潘夫人,潘夫人立馬行動,派來了殺手,好在張忠事先有準備,躲過了一劫。
聽到此 ,柳氏終于明白過來,原來自己是趙財主家的千金,并非馮氏所生,怪不得和娘親馮氏一直不親。
第二天,趙財主親自來到了馮氏家,見柳氏果然和王夫人有幾分相像,不禁老淚縱橫,而柳氏見到親生父親,也是痛哭不已,父女倆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得知潘夫人的丑惡行徑,趙財主大怒,將潘氏趕出了家門,另外,趙財主還得知,兒子趙成也非他親生,是潘夫人為了上位,背著自己和他人做了茍且之事。
潘氏母子被趕出了家門,柳氏改名姓趙,成了趙家的千金,而張忠則成了趙財主的女婿。
趙財主為感謝馮氏收養了自己女兒,把她接了過來。
后來,趙財主家在張忠的經營下,生意愈發興旺。
有一天,趙財門口來了一位老婦人乞丐,張忠一看,這不是潘夫人嗎?
可憐的潘夫人,為了上位,使出一招“貍貓換小姐”,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不料還是被發現了。有句話說得好,“行惡者,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潘夫人行惡,到頭來落得悲慘結局下場。所以說,人啊,還得多行善事,莫生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