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兩年,一直在思考:退休后,我們拿什么來養活自己。
我們每個人不一定會生病,但一定會變老。老了以后,我們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沒有了收入,需要人照顧……
上周和媽媽通電話,媽媽告訴我,她利用空閑時間在做一些小褥子,預防自己將來老了,動彈不得的時候用。
一席話,聽得我鼻子發酸,卻故作灑脫:“媽,你這好好的,干嘛整這些,再說了現在什么都有賣的,你不用提前發這個愁,還有我呢!”
媽媽:“在我能動的時候就多做一些,到時候你就稍微輕松一些。”
掛了電話,說不上來的一種感受。
02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養老的話題也逐漸不再排斥,以前總覺得考慮養老還早,現在覺得我特別需要!
相信每一位小伙伴都渴望體面安心的老年生活,那么什么叫體面呢?曾經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過這樣的說法:
"體面的養老”就是生病了有錢用,行動不便時不求人,不拖累兒女,還能保持著自己的一點兒小愛好。
特別認同。
想了想,若能實現“體面”,大概需要做到三點:
1.有基礎生活費:比如最基本的吃穿,生活日常開銷,和看病的錢。
2.有提升生活質量的錢,比如個人愛好,偶爾旅行什么的。
3.更為全面的醫療支持,比如不幸大病時需要的治療和護理什么的。
SO,體面的老年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拿我自己舉例,今年40歲,計劃再工作20年,60歲退休。
根據我自己的情況,每年總支出為7萬(飲食,醫療等)。按照20年后退休的消費水平來計算 退休后每年的消費大概是21萬。
按本地平均壽命,假如我活到80歲,那么得需要420萬!!
算到這里,腦瓜子嗡嗡的,壓力山大!
03
要想擁有體面的養老生活,單純的靠退休金可能不太行,還是要用配置的思路,組合多種投資產品去準備。
如:
我們的基本生活的支出,可以考慮投資固收+類產品,鎖定長期利率。
而每月基金定投的錢,用來升級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
另一個老年后的醫療和護理,應該提早準備,專項賬戶,每月逐步轉入,穩健為主,部分資產去進攻爭取獲得更高收益。
我現在不但要為自己開始準備養老計劃,還需要幫父母攢一筆養老錢。因為父母是農民,沒有退休金,有的只是農村合作醫療和養老基礎金(在農村,超過60歲周歲的老人每個月都可以領到55元以上的老人錢,也叫基礎養老金)。
所以,我想趁著自己還年輕,還有能力掙錢,多掙些,多攢些。
或許四十歲才開始理財規劃養老,可能有點兒晚,但總比沒有要好一些吧。我記得某位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今天你不開始就晚了!
正在讀文章的你開始了自己的養老準備了嗎?你的老年生活大概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