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了一支兵馬。關羽、張飛都加入其中,隨劉備輾轉各地,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隨劉備出席活動時,關羽和張飛則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周全。
當然,劉備和關羽之間,也并非一直形影不離。比如公元211年,劉備進入西川后,就和鎮守荊州的關羽長期分開。那么,問題來了,劉備進入益州后,是不是再也沒有見過關羽?演義和正史上不一樣
一、《三國演義》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劉備在劉璋的邀請下,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劉封等人進入益州,從而幫助其抵抗割據漢中的張魯。當然,劉備和劉璋很快就爆發了沖突。于是,龐統為劉備獻出了奪取益州的三個計策,分別是上策、中策以及下策。對此,劉備選擇了中策。
誠然,劉備一開始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可是,在攻打雒城的時候,龐統因為騎著劉備的戰馬,所以被劉璋麾下的張任射殺,這讓劉備十分悲痛。龐統陣亡后,劉備繼續從關羽鎮守的荊州調集兵馬。不久之后,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來到西川。一路攻城掠地后,劉備大軍包圍成都,迫使劉璋放棄了抵抗。
在劉備奪取益州后,又和曹操爭奪漢中之地。畢竟,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為此,劉備和曹操較量了三年之久。公元219年,在拿下漢中之地后,劉備進位漢中王。當然,關羽因為鎮守荊州的重任,顯然不能前往漢中祝賀劉備。而就劉備來說,也忙著鞏固自己對于益州和漢中的占據,不能輕易離開。
在漢中之戰后,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此戰,關羽領兵包圍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終被殺。因此,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入川之后,再沒有見過關羽。
二、《三國志》
在正史上,劉備的大體事跡與三國演義中基本相同,但是其中有一個小插曲,也即劉備中途回了一趟荊州,所以見到了關羽,這就是公元215年發生的湘水劃界。
赤壁之戰后,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因為劉備的地盤比較偏遠,所以,他便向孫權兩次索要荊州的南郡,魯肅也勸說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于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幫助劉璋抵御張魯,劉備、諸葛亮等人相繼入蜀。關羽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從劉璋手中取得蜀川,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收回荊州的南郡。但是,劉備卻不愿意歸還南郡,表示:“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
面對劉備的搪塞,孫權十分憤怒,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會見,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于是,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余人馬于益陽牽制關羽。在東吳大軍虎視眈眈的背景下,劉備不敢怠慢,立即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當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后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后來稱為“關羽瀨”。
在孫劉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曹操進攻漢中的張魯,劉備得知這一消息后,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于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于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湘水劃界之后,關羽實際上鎮守荊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
由此,湘水劃界自然成為關羽和劉備最后一次見面了。因為曹操奪取漢中后,已經威脅到益州,所以劉備沒有在荊州停留。并且,湘水劃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劉備孫權雙方的矛盾,雙方關系已趨惡化,這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