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幾年喝茶的經歷,我自認為自己改變了很多很多。
非得說和茶本身有關的話,我倒不這么認為,主要是以茶葉為媒介,接觸到各色的人物,和各色人物打交道之后,了解他們對茶葉的想法,看法等等;最終要的是,他們做事情的態度和習慣。
從科學的角度看,茶葉是屬于植物學和農學范疇的的農作物。
但是,它又不僅僅是農作物;它既屬于“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人們每天要面對的生活必需品;又屬于文化人所定義的“詩書酒茶”中寄托著文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種介質。
人是群居動物,既然是群居,就要找到盡可能和自己觀念、認知、水平基本相同的群組。
尤其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我結識了許許多多在武夷山當地認真制茶的朋友;他們其中不乏有高學歷的茶二代,也有傳承人的徒子徒孫;也有一些不善言辭的茶農。
他們中間大多數的人,都是世代以茶為生,生活在武夷山,長在武夷山。對于外地的朋友,真誠且熱情。
交流起來,非常真實。
例如“看茶做茶”這個觀點,我不僅自己看了一些資料,還會和當地的朋友進行一些交流。
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才是做每一件事情的根本原則。
在教科書上或者相關的論文上,大家都會說明:武夷巖茶采摘的時候,不能在雨天中進行,也不能采摘“露水青”,得等到氣溫上來,露水都干了,青葉表面沒有明顯的水分了,才能達到采摘的標準。
可是,天氣不隨人的意志改變,總會遇到極端的天氣,怎么辦,難道不采了嗎?
采肯定是要采,面對“雨水青”,技藝高超的制茶師總是能想出各種辦法,讓原料做出好茶——每個行業都是一樣的,有本事的人總在解決問題;沒本事的人總是在抱怨問題。
可能是我接觸到這些優秀的制茶師,茶友多了,再加上工作的關系,我個人的想法也在一點點改變——雖然沒什么本事。。。
每個人生活在這俗世中,已然不容易了,沒有哪個人愿意天天看著負能量出現,和渾身充滿了負能量的人打交道。
在學茶、喝茶的路上,逐漸變優秀一些,更多的茶友也會因此和我結識,我想,這就是認真喝茶帶給我的改變吧。
苗工,結構設計工程師,對好茶有執念,故通過此公眾號與各位茶友溝通交流。
茶友交流——lsxmyx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