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很多人都喜歡吃,甚至每天都要吃點。
有人為了滿足嘴癮,有人說是為了解壓,心情好……
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人體每天攝入添加糖不宜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大約相當于5塊方糖)以內(nèi)。
那么,吃糖真的能解壓、調(diào)節(jié)情緒嗎?特別愛吃糖,控制不住怎么辦?一起來看看。
吃糖,真的能解壓嗎?
人們在精神緊張、情緒不佳時,吃糖或吃含糖量比較高的食物,會有一定的緩解壓力和情緒調(diào)節(jié)作用。
我們感受食物的味道,主要是通過味質(zhì)(食物中有味道的物質(zhì)或成分)對味蕾的刺激,如引起甜味的主要味質(zhì)就是糖。
人們在攝入含糖食物后,這些糖分子會和味蕾上的一些味受體相結(jié)合,引起味細胞膜的去極化,繼而觸發(fā)味細胞釋放一些神經(jīng)遞質(zhì),將味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而造成一些神經(jīng)遞質(zhì)(如γ-氨基丁酸、神經(jīng)肽)表達的增加,引起一些神經(jīng)元(如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釋放激素,CRH)的抑制等等,從而達到緩解壓力等機體應激反應的效果。
不過,試圖通過吃糖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來達到緩解壓力、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辦法,并非絕對有效,因人而異,并不建議大家去效仿。
糖吃多了,有哪些危害?
糖或糖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如果吃太多有可能會增加患一些疾病的風險,如引起齲齒、造成肥胖,嚴重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實在控制不住想吃糖,需要建立一定的“自制力”,可適當攝入其他食物(如堅果)、體育鍛煉等來轉(zhuǎn)移對吃糖的過度關(guān)注。
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每天攝入添加糖(加入食品中的單糖和雙糖)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大約相當于50g),最好不超過總能量的5%,兒童等身體發(fā)育期的青少年,盡量不吃或少吃高糖食物。
有些糖類易消化,攝入后容易引起人體血糖的波動,所以對年齡偏大、關(guān)注血糖平穩(wěn)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可以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GI)的食物,如牛奶等。
另外,對于那些特別喜愛甜味的人群,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添加了甜味劑、不添加糖的食物進行替代,但不宜攝入過多,避免潛在的風險。
少吃糖,好處有哪些?
少吃糖,可以降低患上齲齒的風險;避免偏食,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
少吃糖,避免能量攝入過高,從而容易引起肥胖。
此外,少吃糖可能會對防癌(惡性腫瘤)有一些益處,因為長期高糖的攝入,容易引起一些炎性反應,造成肥胖、胰島素抵抗等,進而內(nèi)分泌紊亂失調(diào),導致患腫瘤的風險大為增加。
少吃糖不太會直接對近視有影響,因為近視的成因之一主要是長期近距離的用眼所致。
單純從消化吸收角度,如果少吃糖能預防近視,那不吃主食似乎“效果更佳”。但偏好吃糖等甜食的,確實有可能視力異常率會更高,主要是由于愛吃甜食的人群(青少年),吃糖太多導致膳食不平衡,益于眼部健康的類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質(zhì)等)吃的過少,進而影響到眼部健康。
綜上,少吃糖有一定的好處,吃糖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解壓、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作用,但也因人而異,并非絕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