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門診遇到一位患者,他認為自己今年才51歲,年齡還不算太大,但沒想到身體卻早早出現了所謂的“老人味”。就因為這個情況,家里以前總會嚷嚷“爺爺抱,爺爺抱”的小孫女,也開始嫌棄他身上有味、難聞,變得不再跟他親近。對此,他心里有點失落,不舒服,同時也十分納悶為什么別人都覺得臭,而自己怎么聞卻聞不到?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老人味從何而來
嚴格來講,老人味其實是一種老年人們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皮膚新陳代謝速度越變越慢,容易沉積大量的死皮,而死皮本身即會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這種味道仿佛手腳上出現的老繭味兒。一般在洗澡的時候適量用些磨砂沐浴露,幫助身體去除死皮,有可能會減輕老人味,減少老人味帶來的苦惱。
日本曾經有項研究表示,老人味的來源可能是身體里一種叫作“雙乙酰”的物質,雙乙酰通常是在30-40歲左右的時候達到峰值,40歲往后,2-壬烯醛的濃度開始增加,年齡越大,體味中的2-壬烯醛濃度越高,脂肪酸越容易氧化,進而因為壬烯醛的堆積“冒”出老人味來。
其次,老人味也可能是由于老人消化系統隨之退化,導致體內攝入的營養轉化不完全所造成的,部分人和自身發生了消化系統疾病有關。這種屬于病理現象,建議盡快接受規范化治療,同時積極改善日常飲食,保持少食多餐,盡量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的良好習慣,對于生的水果蔬菜,最好是能夠榨成汁喝,有助于改善老人味。
此外,老人年紀比較大,皮膚老化皺褶多,容易藏污納垢,增加細菌滋生、繁殖的風險;年齡較大的男性上廁所時常常會有小便淋漓的情況,從而導致褲子上沾染尿漬,這些一般都是“老人味”的來源。
那么,為何老人自己聞不到老人味?
老人自己聞不到老人味,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嗅覺逐漸減退,如果本身還患有老年癡呆、中風等腦部慢性疾病,會加快嗅覺減退的速度,從而表現為難以聞到自己身上的味道。
部分老人自己聞不到老人味其實是因為聞習慣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衛生間上大號,可能剛拉出來的時候能夠聞到明顯的便臭味,但在衛生間待久了之后,鼻子仿佛老化了,基本再聞不到臭味,而重新進來一個人之后,卻可以聞到,這跟老人自己聞不到老人味,別人都可以聞到是一樣的道理。
老人味在生活中并不罕見,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先查找原因,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當然,平時注意改善個人衛生,比如勤換洗衣物、常更換被褥枕套等,對于改善老人味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