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紀念幣的兌換,已經來到尾聲,相信大部分藏友,已經兌換到手。
作為一年來唯一一枚流通紀念幣,它受到了民眾的歡迎,不僅預約時秒光,兌換率也是相當不錯。
不過,依然有人對它有些意見,那就是兔幣似乎很難使用出去。有人嘗試在買菜時支付兔幣,但被拒絕了。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兔幣中的訴求還少一些,其他發行量巨大的面值幣,更是在“無法流通”上飽受詬病。
那么,這些面值兌換的流通紀念幣,可以流通嗎?需要流通嗎?
其實央行在近幾年的態度,已經出現了轉變。
可以“流通”的普通幣目前,我們在面值兌換的紀念幣,更多已經稱呼為普通幣。
它們在原則上,是可以流通的。在早些年,也有多項舉措,來助力這些紀念幣能大范圍流通起來。
比如目前各地都有支持紀念幣面值回存的網點。有不少人反饋,去網點也不給回存。這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網點都支持面值回存的,只有部分指定網點才行,一般來講,當地最大的支行,是可以。
既然能回存,面值還是起到了作用。
此外,在2017年,央行也推出了紀念幣存兌一體機。
為什么在這年推出了,因為那會5億枚猴幣回到了面值,各網點回存的工作壓力巨大。
因此,在紀念幣大量回存的關口,嘗試推出了紀念幣存兌一體機。這臺機器,可以回存面值10元的普通幣,也可以用紙幣自助兌換10元普通幣。
這明顯是為了推進全面流通做出的努力。
但5年過去了,你家那邊的網點,出現這種一體機了嗎?
除了去回存外,部分連鎖商超,也是支持紀念幣的使用的。當然大多數場景下,大家還是很難使用,畢竟了解紀念幣的,依然是少數人。
為啥很難流通在上世紀80年代,普通幣剛開始發行那會,它們還是能夠順暢流通使用的,比如86年的和平年紀念幣,就經常被當做普通硬幣來使用。
那會能流通的原因也很簡單,紀念幣和硬幣的面值一樣,形制一致,看上去差別并不大,讓大眾能輕易接受。
同時,流通幣的工藝和用料都相當考究。如今也有很多人把長城1元當作紀念幣。
但是,隨著成本的變化,流通幣越來越輕便,而紀念幣為了吸引更多受眾,在材質和形制上,都距離流通幣愈發遙遠。同時在面值的設置上,也是流通幣沒有的5元和10元,普通民眾也就很難分辨了。
比如方形的泰山幣,不了解的人,很難會認為它是一枚可以使用的硬幣。
已經不鼓勵流通在2020年,紀念幣新規開始實施。當時,央行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提到了普通紀念幣的定位,那就是總體定位于紀念和收藏功能,可以等值流通,但不鼓勵流通!可以依法交易,但不鼓勵炒作!
此后,在2022年冬奧幣再次預約的公告的第9條中,第二次強調了紀念幣的定位,這次更為明確,除了提及紀念和收藏的定位,又提出了3個不鼓勵,依次是“炒作、回存、流通”!
也就是說,普通紀念幣是給大家用來收藏把玩的,別老想著去流通和回存。
當然了,紀念幣發行量適中的話,其實也并不會有多少人想去面值流通起來,畢竟預約難度不低,表現也會遠超面值。
即便不鼓勵流通,普通幣還是能面值打底的,它們能夠回存,大家也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