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年間,揚州郊外某地,有個顧老板,做買賣發了家,余錢就用來放貸。這天,他領著兩個伙計,興沖沖地進城討債來了。
他邁著大步邊走邊哼:“討債哪管心腸黑,但愿財寶聚成堆。二伙計,快走啰!”“嗯!說到就到。伙計們,上前敲門!”“啊!是顧老板!”楊大嫂開門一看,抽了一口冷氣。
“你好哇,楊大嫂?嘻嘻!你丈夫哪?“我丈夫?外出借貸去啦!”
顧老板巡視屋內,見到了一口古缸,不禁心花怒放:“哈哈!大嫂,此來不為別的,是收五兩債銀來啦。”
“什么?五兩?當家臨走時說只欠四兩。”
“四兩?今兒個是八月初一,加利一兩不正好是五兩么?”
“家里分文不存,當家的也快回來啦,老板,你就再延幾日吧。”楊大嫂乞求著。
顧老板看了看那口古缸,心下有了盤算:“既然不存分文,那就用缸抵么!
“用缸抵?那可不行!這口缸是我們的家傳之寶,誰都不能給!”
“不用缸抵就還債錢。不還債錢就抬缸!顧老板兇相畢露。
楊大嫂哀聲求道:“顧老板,不能這樣啊!你拿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抬缸!”“能不能還起債?不能?哼!伙計們,過來!給我把缸抬走。”顧老板呼喊著。
楊大嫂急得淚水直流:“顧老板,不能呀!當家的回來我沒法交代啊······”顧老板惱怒地吼道:“自古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沒錢可還,以物抵債。抬走!”
二伙計喃喃低語著:“唉!只為鍋中米,替人做苦力。”說著就把缸抬出去了。
也巧,這時揚州大畫家鄭板橋腋下夾著字畫,輕搖折扇,緩緩走來,嘴里還唱著:“一片蕭蕭竹,民間疾苦聲!”
板橋走至楊大嫂門前,被抬缸的撞了個趔趄。門里楊大嫂喊著:“你們不能欺人太甚吶!“唉喲喲!”鄭板橋的辮子被拖住了。
楊大嫂一頭撞去:“你這黑心的東西,我跟你拼了。”板橋莫名其妙:“這這這······這真豈有此理!
板橋一轉臉,楊大嫂吃驚地問:“啊!你不是······?”
板橋搖搖頭:“唉!誰能箝民口,常聽有冤聲。”楊大嫂很不好意思,講了剛才的經過,讓板橋進屋,喝杯茶。板橋一看,楊大嫂家徒四壁,有感而道:“解貧贈畫卷,寒士一家人。無錢還債,就把這張“竹石圖'拿去吧!”
楊大嫂一看畫上落款,肅然起敬:“您就是扶危濟困的鄭秀才呀!”板橋笑而不答。
板橋對楊大嫂道:“你不必著急,待我略施小計,定叫那奸商還你古缸。”說完出門就追。
“幾位老哥慢走啦!”板橋終于追上了。
伙計說:“秀才,你怎么跟到這里來啦?”板橋說:“專為這口大缸來!”
板橋笑嘻嘻地上前敲了敲缸:“妙哉呀妙哉!真是一口蘭花寶缸啊!”“唉唉,別動手動腳,就你這副窮酸樣,敲爛了缸你賠得起么?”
“嘿!狗眼看人低!老爺隨手拋掉的東西都價值連城,你的一口破缸何足掛齒!
“切!你口氣還不小哩!”
一個伙計開了腔:“人家一位正兒八經的秀才老爺,還能買不起一口缸?”鄭板橋哈哈一笑:“這還像句話。不知你這缸,賣多少錢一斤?”
聽的人眼珠子差點沒掉下來:“什么?買缸,還多少錢一斤?嘻!沒聽說過。今天真遇到怪人了!”
“休說沒有用的,這缸你到底賣不賣?要賣的話多少錢一斤?”
顧老板眼珠子一轉:“哈哈!要買么,一兩銀子一斤。”兩個伙計把舌頭一伸,做個鬼臉:“這缸一百五十斤,可得銀一百五十兩,發大財啦!
聽得顧老板心里直癢癢:一百五十兩,可不是個小數。這哪是缸啊,簡直是塊肥肉..·...板橋用折扇向西一指:“好,就這價,一言為定。立即把缸抬到我的府上!
“等等!得先立個字據,免得有人以后反悔!”顧老板不放心地說。
“立據就立據,省得你反悔!”鄭板橋心里暗笑。
老板掏出褡褳里現成的紙硯,研好了墨:“請秀才動筆吧!板橋一揮而就。顧老板心里樂開了花。
顧老板高興地念著字據:“一斤一兩銀,論斤買古缸。誰有反悔意,罰銀四十兩。”立完字據喜心間,想發財,貪無邊。抬缸走了五里路,轉眼來到鄭府前。
幾個人放下大缸,一邊揩汗,一邊喘氣。板橋取來一桿秤交給老板。顧老板高興地驗著秤,尖聲叫道:“秀才,我現在可要開始論斤賣缸啰!咦,這秤未免小了點吧。
板橋嘻嘻一笑:“不小,我買的又不多。煩請顧老板在缸中間畫著蘭花這里敲掉一塊,稱二斤給我吧!敲時小心些,別把蘭花敲壞嘍。”顧老板嘴張得像城門:“啊!你說什么?!
“在缸身上敲一塊,稱二斤!論斤買缸么,這是事前講好的。稱二斤,付銀二兩。快!顧老板急了:“開什么玩笑!世上哪有把缸敲碎一斤一斤賣的?”
“這是按約辦事啊!要是全買還跟你講什么“論斤付價'喲!”板橋一臉無辜。伙計們也捧腹而笑:“說得對呀,原來就是這樣講的,應該敲!”
“敲不敲?這里有字據—誰若反悔,罰銀四十兩!”板橋嚴肅地說。“哎呀天哪!罰銀四十兩?這不是訛詐么?我不干!”老板感覺天旋地轉。
他從懷中掏出字據,咬著牙,撕得粉碎。
“交不出罰銀,就拖你上公堂!”板橋怒道。顧老板一聽,直打哆嗦,連喊:“我交!我交!
顧老板拿過錢褡褳一找,瞠目結舌:“哎呀!沒帶錢啊!原以為討來債錢裝滿褡褳,誰會想到抬走口缸······”
“怎么?沒錢?那就以物相抵,就像你逼債一樣,給大缸吧!
顧老板哭喪著臉道:“我明白了,你這是算計我呢!悔不該我見財起意,結果落到你的圈套里。這是報應啊!罷了,缸歸你了!”
這時,楊大嫂和鄰居們來了。板橋笑嘻嘻地說:“這缸我也不要,應該物歸原主。楊大嫂,你趕快收回祖傳古缸,回家好好過日子吧!”
楊大嫂對板橋千恩萬謝。她感激地對鄰居們介紹說:“這就是有名的大畫家鄭板橋先生啊!顧老板一聽驚呆了:“什么?他就是詩、書、畫名冠天下,人人皆知的鄭板橋?這······!
顧老板連忙去拾那些字據碎片:“哎嘿呀!這是鄭板橋的字呀,無價之寶啊!真不該撕,真不該撕······”
“哎嘿呀!我的債銀喲!哎嘿呀!值錢的古缸喲!哎嘿呀!無價的字據喲!”板橋、楊大嫂和人們都散去了,唯有顧老板呆在原處呼天搶地。
鄭板橋巧智買古缸的故事,在民間就這么流傳開來,一直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