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談戀愛應該男生花錢還是女生花錢?
跟大家分享2個咨詢案例。
案例一:相親
男生跟女生第一次相親見面,家里的親戚介紹的。
兩個人在網上聊了幾天,感覺還不錯,然后就約著周末時間一起去餐廳吃個便飯。
這一頓飯花了200塊錢,男生的本意是:“我覺得這個女生還不錯,對她挺有好感,這頓飯我會請;即使我不喜歡她,這頓飯我也會請。”
當男生準備去結賬時,女生直接說:“這一次的飯局,我們就AA制吧?這樣很公平。”
男生的困惑:“她主動提出AA制,是不是沒看上我的意思?”
后續:女生很喜歡這個男生,兩個人戀愛1個月就訂婚了。
案例二:追求女神
這是另外一個男生的故事。
他追求女神5個月時間,你猜他花了多少錢?
5萬。
5個月花了5萬,這意味著什么你知道嗎?
男生參加工作5年,一共才存下來20萬,結果短短5個月時間就在女生身上花了5萬塊錢。
其中的大件是:買一個包包,花了8k;買一個手機,花了8k;買一套化妝品,又花了5k;帶著女生去外地自駕游3天,連同買各種小禮品,這一趟就花了1萬多。
再加上平時的吃飯,約會,看電影,每天在女生的要求下“點外賣”。
男生不知不覺,當了5個月的舔狗。
你猜最后結果是什么?
女神直播了一段時間后,跟榜一大哥走了。
留下男生一臉懵,原來小丑竟是自己。
通過這2個咨詢案例,你發現什么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這在戀愛過程中,日常和約會的開銷,應該如何分配?
其中,有54.11%的女性表示,男生應該承擔大部分。
而只有7.83%的人表示,AA制,各自負責自己的開銷。
這兩種選擇,在親密關系中,其實都有些極端。
-01最好的相處模式,開銷應該如何分配?第一:看“分寸感”
我跟一些讀者們聊了聊,我發現大多數人的戀愛模式是這樣:
兩個人都會花錢,但都很有分寸感;不會讓對方一直付出,也絕不會讓對方吃虧。
比如:
男生請女生吃飯,那接下來女生往往會請男生喝奶茶,看電影。
這就是分寸感。
就像上文中“案例一”里面的女生,她的做法說明什么?
首先,她想表明:
“我不會占你便宜,我們初次約會,AA制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她想告訴男生:
“我也有經濟獨立的能力,我也有收入,我不會蹭吃蹭喝。”
最后,這也是女生對男生產生好感的暗示。
這難道不是異性相處過程中,最佳的開銷狀態嗎?
第二:感情更進一步時,可以建立“愛情小金庫”
這種情況,一般更適合“結婚之后的夫妻”。
我跟愛人的日常開銷是這樣:
我們倆的工資,各自拿出來一部分放在一個賬戶上,或者由一個人保管。
這筆錢,用來家里的生活開銷,戀愛和人情開銷。
任何剩下的部分,會各自拿出一部分攢起來;其余的部分,留在自己手里合理分配。
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和正在進行的模式。
或許不適合大多數人,但可以給一些剛結婚的夫妻們一些參考。
-02經濟基礎,決定“愛情走向”有另外一組數據:經濟條件對戀愛是影響如何?
其中接近50%的人表示,對戀愛是較大的影響因素。
22.91%的人表示,有一般的影響。
只有3.88%的人表示,基本上沒有影響。
我想,對于那些表示:
“經濟基礎,對戀愛基本上沒有影響”的人,他們自身就有著足夠多的經濟條件。
足以支撐他們付出戀愛中的一切經濟開銷。
但在現實中,即使再愛一個人,倘若關系里只有一個人在付出,那這感情也不會長久。
數據表明:
有40%的女生,希望戀人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別忘了,前段時間網上的一個熱搜:
在我們身邊,還有95%的人,月薪不足5000。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慨,一些“沒有主見”,沒有判斷能力的女生,總是會被網上的一些毒雞湯影響。
她們輕信:
“不為你花錢的男生,不愛你”
“月薪賺不到1萬的男生,沒能力”
“一定要嫁給有車有房的男生”
波伏娃寫過這樣一段話: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深以為然。
當我們在談論感情本身,就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
你想要愛情,還是想要物質?
你想要坐享其成,還是想要互相付出?
今日話題:你在戀愛中,愿意開銷多少?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