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見面了。延續昨天的話題,要做到認識自己,就要對自己做一個真實的全面體檢,今天學習的重點是了解認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在一開始,有這樣一個課前思考:“自行車能夠平衡的原理”和“你會騎自行車”,這兩者都是關于自行車的,然而它們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最直觀的感受是雖然都是關于自行車的,但是描述的卻不是同一個內容。“自行車能夠平衡的原理”屬于知識,這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的獲得該知識,而“你會騎自行車”對于個人來說,這是一項技能,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這兩種描述的區別在于一個是思維上的,也就是知識,另外一個是實質性的,是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以上是我的認知,那么如何判斷什么是知識、什么是技能呢?即將進入重點,我希望通過學習課程能夠幫助我找到屬于我的技能,而不是只浮于表面,沒有耐心和堅持。
根據昨天的內容呢,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知識和技能位于冰山模型的上層,這是非常容易看到和了解到的,知識是指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獲得的認知和經驗。比如在大學學習的知識,比如在兼職的過程中獲得賣貨的經驗等等。當然啦,知識也是分領域的,這跟現在的行業十分相似,比如說醫藥行業、醫美行業的、律師行業的、財務行業、行政行業的等等,每個領域都有自己專屬的知識。
通過對知識的認知,如何探尋自己有哪些知識呢?這是第一個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惑,并進行答疑。
那么什么是技能呢?技能指的是被你掌握并能運用的某項專門技術,比如精通WPS、會制作手工等等。區分知識和技能的關鍵點在哪里呢?知識點是描述性的,而技能是程序性的。大家可以這么理解,知識是意識性的思維,而技能是將知識轉化為實體。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光知道知識,不會運用知識,就是紙上談兵,在面試過程中,大家的自我介紹中,很多人都是描述的知識,而不是技能,這就會導致在面試過程中出現差異化,影響最終的錄取。
課外:這里插入一個知識點【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是個人沒有有意識提取線索,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論其存在的 知識 。 程序性知識是一套辦事的操作步驟,是關于“怎么辦”的知識。 在學習過程性知識的第一個階段,是習得過程性知識的陳述性形式,新知識進入原有的命題網絡,與原有知識形成聯系。 第二階段,經過各種變式練習,使貯存于命題網絡中的 陳述性知識 轉化為以產生式系統表征和貯存的程序性知識。
關于如何尋找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大家可以嘗試思考一下自己學習過什么專業?有什么特長?讀過什么書?經常做什么事情?喜歡什么內容?會使用什么工具等等?當盤點完這些問題之后,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就已經體現出來的,當然了,還要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區分開來,分辨一下哪些是知識,哪些是技能。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呢,我要開始實踐了,大家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