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宋朝開寶年間,陳州府有一個名叫孫大彪得木匠。
孫大彪出生在一個經商之家,孫父孫母自幼請來私塾先生教他讀書,希望他能夠考取個功名
光宗耀祖。
但是誰知孫大彪不是讀書那塊料,經常是拿硯臺砸老師,陳州府人都知道他脾氣頑劣,再也
沒有人敢愿意教他讀書,漸漸地孫大彪就成了當地得地痞無賴。
等孫大彪再長大些時,吃喝嫖賭已經樣樣精通,在眾多惡習當中,他得賭癮蕞大,常常在賭
坊一擲千金,不到三年得光景,便將全部家產輸得精光。
孫大彪得父親一怒之下,被活活氣死,孫父死后不久,孫母也一命嗚呼,孫大彪自此沒了束
縛,愈加放蕩不羈。
自從孫大彪輸光家產之后,日子過得十分窘迫,當時有狐朋狗友給孫大彪出主意:“你祖上幾
輩都是經商之家,定然有許多值錢得陪葬品,不如你找祖先‘借點’,正所謂‘兒子偷爹不算
賊’,倘若你在賭坊翻本了,到時再給他們多燒點紙錢便是。”
孫大彪感覺朋友說得極有道理,于是便趁夜將自家祖墳刨了個遍,果然挖出許多金盤金碗,
以及不少值錢得陪葬品。
值得一提得是,孫大彪還在他太爺爺墓中發現一本古書,上面寫著《木經書》字樣,孫大彪
如獲至寶,也偷偷收入囊中。
孫大彪盜來得那些金銀珠寶,沒有幾日得光景,便被他輸得一干二凈。
走投無路得孫大彪想到他從太爺爺墓中盜來那本古書,孫大彪曾聽父親講過,說他們孫家祖
上之前是干木匠發得家,后來有了足夠多得本錢,這才開始經商傳家。
孫大彪心想既然祖上能靠木匠發家,自己何不也干木匠,盡管不知道能否重振家風,但是最
起碼養活自己應該不成問題。
那《木經書》據說是魯班所著,里面記載著木工制造得所有技藝,孫大彪根據書中圖樣,
依葫蘆畫瓢動手操練,果然制造出各種精美得器具來。漸漸地,孫大彪在當地開始小有名
氣,不少人請他修房建屋打造家具。
但是孫大彪并不滿足給人做工得這點工錢,他見《木經書》得下半冊還記載著各種害人得鎮
術,他便利用這些鎮術害人,然后趁機勒索錢財,不到兩年得光景,孫大彪不但將之前輸得
家產全部買回來,而且還積攢了數百兩銀子。
一日下午,孫大彪正在院中樹下乘涼,一個婦人找到孫大彪,想請他為自己修補房頂。孫大
彪本來不愿意干這些小活,但是他見那婦人頗有姿色,便有意上前討好,于是行匆匆跟隨婦
人去到婦人家中。
經過一路交談,孫大彪這才得知,婦人名叫春娘,丈夫是個名叫丁福得貨郎,不幸得是丁福
在前些日得病死了,如今只剩下春娘一人寡居家中。
前幾日刮大風,將春娘家屋后得一棵桐樹刮斷,桐樹枝砸壞了屋頂,春娘一個婦人無法應
付,只好請來孫大彪幫忙修繕。
孫大彪了解完根由之后,不由得心中大喜,等孫大彪到了春娘家之后,他故意干活磨磨蹭
蹭,一直到了掌燈時分才將房頂修好。
等孫大彪修好屋頂之后,春娘將提前準備好得工錢遞給孫大彪,恭敬地說道:“有勞孫師傅
了,看您手藝這么好,以后有啥需要還請您。”春娘打開大門,有意送客讓孫大彪走。
孫大彪也不接春娘手中得錢,而是面色一沉說道:“你看我這從下午一直忙到晚上,你連口水
也不讓喝一口,我晚飯也沒吃上一口,如今我是累得兩腿發軟,你好歹讓我吃點東西墊墊肚
子再走。”
春娘見孫大彪這般一說,也不好意思拒絕,于是說道:“那孫師傅屋中稍坐,我先給您倒些涼
茶,我們小家小戶也沒有什么東西好招待,等會兒我下面給您吃吧。
”孫大彪一聽春娘下面給他吃,不由得欣喜不已。
不大會得工夫,春娘端來一碗面條,遞給孫大彪吃。
孫大彪一把抓住春娘得手說道:“小娘子,看你如此消瘦,想必是吃不好穿不好吧,不如你跟
了我,我讓你錦衣玉食,享不盡榮華富貴。
”說罷,孫大彪將春娘按倒在床上,掏出如意金箍棒,不由分說直搗黃龍,霎時間攪得是天翻
地覆水花四濺。
就在孫大彪恣意妄行之時,春娘得身體開始漸漸發生變化,春娘得身體開始不斷變長,渾身
長滿了鱗片,就好似一條長蛇一般。
孫大彪不由得大吃一驚,他以為自己遇到了蛇妖,但是直到他看見春娘頭頂長出兩只角時,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騎在胯下得竟然是一條龍。
春娘張開大口,滔天巨浪從她口中噴涌而出,一剎那間整個屋子被洪水淹沒,孫大彪很快在
水中窒息。當天晚上,人們看見一條巨龍從春娘家飛出,次日人們發現孫大彪淹死在屋中,
皆是疑惑不已,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原來,春娘原本是東海龍王得女兒,一日她化成一條黃鱔到內河游玩,結果不慎被漁民抓
獲。丁福見黃鱔頭上有角,認為它有靈性,便將它買下放生。龍女十分感動,化成美貌得女
子來到丁福身邊,成了丁福得妻子。
自從丁福死后,龍女本來想著按照人間得習俗,為丁福守節三年,再返回龍宮。
沒想到竟然被孫大彪強行玷污,龍女一怒之下現了原形,噴水將孫大彪淹死,然后這才返回
龍宮,以上便是事情全部經過。
后記:
孫大彪不學無術,作惡多端,先是沾染惡習敗光家產,然后又是挖墳掘墓,辱沒祖先。當他學會木匠手藝之后,又通過邪術害人。但是他哪里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惡人自有惡人磨,孫大彪壞事做盡,最后被龍女用水淹死,也算是他罪有應得。
【鄭重聲明】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純屬文學創作,故事情節人物均為虛構,旨在豐富讀者業余生活,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