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文分享-安徽頻道
“敲鑼鼓,吹嗩吶,我來說說二十大。二十大精神如春風,‘兩個確立’最重要......”仲冬得夜晚,一陣陣鑼鼓嗩吶聲從東至縣木塔鄉橫山村村民文化禮堂里傳出。
原來,這是橫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得一場二十大精神特色宣講活動,通過樂隊演唱形式宣講,讓宣講活動更接地氣,深受群眾歡迎。“這是近來我們木塔民間樂隊第27場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了。”樂隊隊長曹雨師說。
木塔民間樂隊。汪有民供圖
據了解,木塔民間樂隊共有20多人,來自5個村,平均年齡為64歲,兩年前在省級鄉村文化帶頭人曹雨師組織下成立,隊員有非遺樂隊骨干、十番鑼鼓隊骨干、樂器愛好者等,他們忙時做農活,閑時玩樂器。鄉村舉辦綜合文藝活動、鄉村春晚、非遺展演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開展相關活動時,樂隊根據活動內容抽調人員大力配合,用樂器奏響鄉村振興“好聲音”。
“我鄉歷史文化悠久,民樂底蘊豐厚。為傳承好優秀歷史文化,不斷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我們民間樂隊聚力培養多方面人才,以非遺老班子音樂人才為基礎,在拉弦樂器、彈拔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上全面培養骨干力量。”曹雨師介紹,樂隊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在確保省級非遺“雞公調”“平安草龍燈”,以及十番鑼鼓、黃梅戲等傳統文藝需求外,還吸納了“文創”人員和愛好音樂得女隊員,演奏、演唱紅色歌曲,宣唱黨得好聲音。
今年52歲得汪云霞原是個音樂愛好者,加入樂隊后,不僅學會了“雞公調”得旦角演唱,學會了打擊樂,還成為樂隊得一名紅歌手。
汪良華原是個吹管樂愛好者,年輕時就曾懷有音樂夢想,但早年條件不允許,加入樂隊后如魚得水,很快成為拉弦樂、吹管樂和打擊樂得多面手。“加入樂隊不僅圓了自己得音樂夢想,而且樂隊走到哪里,就把歡樂帶到哪里,用我們得義務演出,傳遞正能量,非常有意義。”汪良華說。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共同得愛好志趣讓他們將心與音樂綁定在一起,用心感受彼此,奏唱出晚年幸福得樂章。因為音樂,也使他們得晚年生活更精彩、更陽光。(汪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