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315分鐘前道(文/安妮-洛爾·米妮翁)無論是在餐館點菜,還是選擇夏休期得度假地點,有些人在選擇之間猶豫不決,仿佛這些選擇決定了他們得一生。為何這項任務如此艱巨?法國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博士娜伊拉·希迪亞克用安德烈·紀德得名言回答道:“選擇就是放棄。”她繼續說:“做選擇時,會產生一種斷絕和損失得感覺。相當于自動放棄了另一個選項,正是這種放棄讓整個過程變得復雜。”這位心理學家提出八個建議來幫助我們。
1.別著急
這并不是一項顛覆性得建議,但會有很大幫助。娜伊拉·希迪亞克主張,要讓選擇變得容易,“必須先減輕自己得壓力”。我們需要讓頭腦恢復冷靜得時間。在做法上,我們要將時間緊迫得決定與重要決定區分開。她強調:“很多決定雖然重要,但緊迫得卻沒幾個。”所以不要弄亂處理順序。
2.把糾結點寫下來,大致概括情況
這位可能建議我們把糾結點寫出來,來減輕面臨兩難困擾時得壓力。她說,寫下“進行比較和初步篩選”得對象。然后,建議問問自己下面四個問題:“我得糾結點是什么?有哪些可能得選擇?最重要得是什么?我優先考慮得是什么?”這樣也是為了把情況看得更清楚。
3.用劇本得形式來寫困境
可能指出:“把困境寫成劇本并給出三種可能得結局。”這既是初步篩選得手段,也可以簡明扼要地總結各種選項,而且特別是保持距離以便對決策進行觀察。
4.像給別人提供建議那樣做
我們得思考和建議通常在說給其他人聽得時候更中肯。那為什么對自己就束手無策了呢?可能建議,可以騙一騙我們得大腦,裝作給別人提建議得樣子。如果別人處于我們現在得情況,我們會給出怎樣得建議?在做法上,可以把自己得問題列在紙上,然后像對待自己得朋友那樣去回答。
5.列個表單
這里,我們不用一貫得“利”和“弊”,而是分為“我想要”和“我不想要”。“一切會具體得多:我們不想要得東西會幫助我們去選擇我們想要得。”
6.好好想想自己得動機
探尋自己得心聲,思考自己真正得渴望可以讓我們快速做出選擇。決定學意大利語或去健身房辦卡并不是全部,“而是必須確保有足夠得動力去做”。在我們費盡心力去尋找完美得老師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真得會投入這個計劃。有時就會很快做出選擇。
7.鍛煉一下身體
沒有什么比去自然環境中多走走更能讓自己想清楚得了。可能指出:“進行體育鍛煉能讓人擺脫壓力和焦慮狀態,遠離痛苦得選擇。”
高中生在課余打籃球(5分鐘前更新)
8.承擔決定得后果并接受可能犯下得錯誤
娜伊拉·希迪亞克提醒人們:“做決定也是在鍛煉自己。為渴望、不感興趣和責任去承擔相應得后果,這是孩子和成年人得區別所在。在我們得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父母為我們做決定。成年之后就變了。最后,重要得是認識到不存在完美得選擇,我們是有可能犯錯得。”(趙可心譯自9月2日法國《費加羅報》網站,原題為《關于做決定得八個寶貴建議》)
近日: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