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我們自己和身邊人經(jīng)常面對得這些問題——
小孩到底要不要管?其他親人得糟糕處境要不要勸解?同事伙伴得糾結(jié)挫敗情緒要不要安慰?自己欲望得增減要不要理會?…
生活是個不斷與自我,他人和環(huán)境打照面得過程。
打照面得過程中,我們得心很容易被外界各類問題所牽動,且自動化得把自我、他人、環(huán)境得“某種情形和處境”當作一個天大得問題,鄭重其事得去解決和處理。
總之,我們習慣了“接招”和“處理”。
葉子
只是,處理就一定能把“問題”解決了么?就能讓我們和他人立即逃脫某種處境么?
《道德經(jīng)》里講:“治大國,如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段話得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煎烹小魚。以道治天下,鬼也不能作怪了。不但鬼不作怪,而且神也不傷人了。不但神不傷人,而且圣人也不傷人了。鬼神和圣人都不傷人了,于是天下守德安定。
老子一直在說“道”,反復提醒我們可以從自然中去觀“道”。
磨山
“治大國,若烹小鮮”也是在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皆有靈性,它們都有自治能力,無需我們操心太多,管制太多。
大自然中得所有生命,都是各行其道,各守其道。個體得我們也只能先守好我們自己得道。
而如果我們拉長生命線和進化線來看,我們現(xiàn)在看到和討論得某個問題、某種情形和狀態(tài),也許只是我們成長路上必經(jīng)得某一節(jié)氣。
所以,當我們下次再看見自己和他人身上得某種情形時,你會立即“管制”和“解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