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分大也
心麄,◆見“心粗”。
麤麤,◆形容極粗陋。○[宋][蘇軾]《薄薄酒》詩之一:“薄薄酒,勝茶湯;麤麤布,勝無裳。”○[宋][蘇軾]《薄薄酒》詩之二:“薄薄酒,飲兩鍾;麤麤布,著兩重。”
麤密,◆粗糙與精密。○《文選?班固<兩都賦>序》:“且夫道有夷隆,學有麤密。”○[呂延濟]注:“言代有平盛,學者隨時精麤,不可齊也。”
麤冗,◆粗陋無用。○[宋][梅堯臣]《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塗唱和詩六篇邀予次韻焉汴渠》:“譬竭兩[川]賦,豈由此水施。縱有[三峽]下,率皆麤冗資。”
麤鄙,◆粗陋鄙俗。○[宋][葉適]《溫州新修學記》:“然則妄相融會者零落而不存,外為馳驟者麤鄙而不近矣。”○[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下:“不求當而求新,吾恐他日復有以白晰武夫比之者矣。此花(酴醾花)無乃太粗鄙乎。”○[明][歸有光]《上王中丞書》:“顧前所為書,言語麤鄙,不知忌諱。”○[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四》:“諛詞巧說,不曾習學;卑禮諂態,不曾操演。知者謂為粗鄙,不知者且以為簡傲。”
麤且,◆粗略。○[唐][李商隱]《劍州重陽亭銘》:“惟是亭銘,得其麤且。”一本作“粗略-粗略”。
麤拙,◆粗糙拙劣。○《史記?趙世家》“卻冠秫絀”[裴駰]集解引[晉][徐廣]曰:“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蓋言其女功鍼縷之麤拙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陰溝水》:“夾碑東西,列對兩石馬,高八尺五寸,石作麤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馬也。”○《朱子語類》卷六七:“譬如天地生物,有生得極細巧者,又自有突兀麄拙者。”
麤使,◆指幹粗活得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他家粗使梅香十餘人,把那[張生]橫拖倒拽入去。”
麤事,◆粗簡得事務。○[漢][劉向]《說苑?奉使》:“精事不通,麤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宋][葉適]《朝奉大夫致仕黃公墓志銘》:“夫除世俗粗事易,斷細微精想難。”
麤硬,◆1.粗大而又不靈便。○[元][曾瑞]《哨遍?羊訴冤》套曲:“我如今剌搭著兩箇蔫耳朵,滴溜著一條粗硬腿。”◆2.粗糙僵硬。○[元]《木天禁語?家數》:“[韓][杜],沉雄厚壯,學者不察,失於麤硬。”
麤奘,◆又粗又大。○[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四摺:“我覷了這女豔姿,如此般蠢坌身子,粗奘腰肢,卻生得這般俊秀得孩兒,敢則是鴉窩裏出鳳凰,糞堆上產靈芝。”
麤重,◆粗大笨重。○[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瀘州郡]有[柳大夫]所造公廨,家具皆牢實粗重。”○[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其養雛也,一巢數隻,各有等差。最下者羽毛粗重。”○《水滸傳》第五四回:“﹝[湯隆]﹞提條樸刀,棄了家中破房舊屋,粗重家火,跟了[李逵],直到酒店裏,來見[公孫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