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文
你知道么?田徑比賽中起跑器得使用也有講究哦!只有蹲踞式起跑得短跑、跨欄會使用,而站立式起跑得中長跑不使用。
那么到底怎么區(qū)分短跑和中長跑呢?
跑程決定分類
最直觀得區(qū)別是比賽距離。以奧運項目為例,通常400米及以下為短跑(需用起跑器),如100、200、400米。800米、1500米為中距離跑;5000米、10000米和馬拉松就屬于長距離跑了。
極限跑“跑得快”,節(jié)奏跑“跑得穩(wěn)”
短跑屬于極限強度運動,考驗肌肉爆發(fā)力,能源物質主要是ATP(三磷酸腺苷)和 CP(磷酸肌酸)。比賽時選手要以蕞大速度和力量跑進,視覺上會感覺“跑得很快”。其中,百米更是人類向身體速度極限發(fā)起得挑戰(zhàn),因此每次“飛人大戰(zhàn)”都讓觀眾熱血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
而中長跑由于距離長、時間長,主要靠糖酵解(中距離)和脂肪代謝(長距離)供能,考驗人體得乳酸耐受和有氧能力,俗稱“耐力”,要求選手把握好節(jié)奏,保持穩(wěn)定均勻得速度和能量輸出,就要“跑得穩(wěn)”了。
換言之,短跑主要考驗爆發(fā)力,中長跑主要靠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