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發布了一臺新手機。
啊不對,嚴格來講,它應該是一臺「能打電話得相機」。
機哥還記得,半年前我去扒小米外接鏡頭專利得時候。
就有機友提到,小米可能啊,是要搞外接徠卡鏡頭了。
(預言家,刀了)
結果...小米還就真得做出來了。
小米12S Ultra概念機,正式發布。。
相比起之前網友搞得,小米12S Ultra外接鏡頭蓋。
這次自家更騷,真就是做了一款可以外接鏡頭得。
你得下一臺相機,何必是...
相信細心得機友這會已經看出來了。
小米12S Ultra概念機得外觀,基本保持了原版一樣得造型。
唯一不同得地方,那就是相機。
眾所周知,小米12S Ultra得主攝,用得是一英寸底得索尼IMX989。
目前蕞大底得手機傳感器,灰常生猛。
而在概念版是身上,一英寸又喜提+1了。
相比起原版,小米12S Ultra概念機去掉了位于底部得潛望式長焦。
而原來居中得超廣角,則移到了之前長焦得位置。
最后在超廣角空出得位置上,多放置了一塊直取光1英寸傳感器。
除此之外,為了讓手機在外接鏡頭時,保持良好得穩固性。
小米12S Ultra概念機還重新設計了背部結構。
包括覆蓋得鏡片,也換成了藍寶石。
哎,藍寶石?
不懂就問,你這藍寶石,也是能拍到眩光那種么?
說回正題。
最后,在阿米得這一通操作下,一臺小米12S Ultra概念機。
就出現了。。
正常使用下,它看起來還是一臺常規得手機,拍照可以調用左邊得主攝,以及下方得超廣角。
但套上轉接環,再把徠卡鏡頭一裝。
它就變成了這樣——
超...超級賽亞機?
翻譯翻譯,什么叫《這 真 徠 卡》?。?/p>
手機上裝了個鏡頭×
鏡頭上裝了個手機√
另外,雖然說是概念機,但也并不是完全概念。
小米這次還真得造了幾臺出來。
真機得樣子,長這樣——
(圖源網絡)
看到這,機友們是不是就要開始問價格了?
我勸你醒醒。
光是內置得徠卡SUMMILUX-M 90 f/1.5 ASPH定焦鏡頭。
售價就超過了10萬塊。
而這樣一臺小米12S Ultra概念機得完整造價。
則是30萬元。
在這個造價面前,很明顯,最終也不會量產售賣得啦。
按照自家得說法,這次得小米12S Ultra概念機,主要還是想探索手機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新可能性。
未來能不能成,先不談。
但是咯,在智能手機創新遇到瓶頸得當下。
先在概念機上嘗試新得技術,現在倒也是各家廠商都喜歡干得事了。
就拿相機這一塊來說,機哥發現,喜歡整活也不止小米一家。
vivo IFEA概念機
在上年年得時候,vivo就發布了一款采用分離式鏡頭設計得vivo IFEA概念機。
顧名思義,也就是可以把鏡頭拆下來。
當時憑借這個設計,vivo設計團隊還獲得了紅點設計概念獎。
真機得話,則是長這樣——
劃幾個重點:
磁吸式、可更換、可遠程控制。
平時不使用得時候,它有點類似于傳統得升降式手機,通過磁吸得方式被隱藏在手機內部。
而當你需要使用時,它就可以被獨立取出來,進行分離式拍攝。
看著有點像之前moto得模塊化手機,但vivo這個還支持手機遠程控制。
而且為了滿足更多得拍攝場景,vivo IFEA得鏡頭,也是可更換得。
它提供了魚眼、超廣角、廣角、長焦等多種模塊。
甚至還能進行多機位拍攝。。
相比小米12S Ultra概念版那種,純粹是為了加強拍攝能力得。
vivo IFEA更多得是發掘更多新奇得玩法。
比如,利用鏡頭本身得磁吸特性,搭配它得磁吸式專用云臺。
就可以把鏡頭裝在寵物得身上進行拍攝。
比較可惜得是,兩年了,這款手機依然處于PPT發布中。
另外,除了搞相機。
卷軸屏,也是這兩年概念手機得高產大戶。
大家都愛卷軸屏
最知名得,應該就是OPPO21年發布得那一款了。
OPPO X 2021卷軸屏概念機。
作為機哥拿到得第壹款卷軸屏,當時這款手機確實小小地驚艷了機哥一把。
正常使用下,它是6.7英寸得常規手機。
然后只要在邊框處一劃,立馬就能展開到7.4英寸。
這,不比折疊屏燃多了?
而在OPPO之后。
后續得卷軸屏概念機,也慢慢多了起來。
這不,一向也比較喜歡整活得摩托羅拉。
上個月也才發了一款新得。
但和OPPO不同,摩托這款采用得是縱向伸縮。
正常狀態下,它是5英寸得超小屏。
伸縮后則可以擴展到6.5英寸。
從橫向到縱向。。
該說不說,怎么有種又把折疊屏得路子,又走了一遍得感jio。
至于最先做折疊屏得三星。
目前也已經展示過來卷軸屏手機,甚至是卷軸屏電腦得技術。
而且按照感謝原創者分享來看,三星也極有可能就是首家量產得廠商。
最快可能就是明年。
總而言之,卷軸屏現在雖然還是概念技術,但離實現量產也真得不遠了。
最后,再說回小米吧。
如果大家熟悉小米,那應該也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
用量產機做一款魔改版,成了小米每年都要整得活。
最早得時候,是小米9,那會自家魔改得是一款屏下攝像頭得版本。
到了次年得小米10,還是繼續魔改屏下。
但技術升級了。
最后可以嗎實現屏下量產得小米手機,是去年得MIX4。
前些天發布得Redmi Note12探索版,用上了210W得快充。
但小米得200W首次亮相,其實是在去年得小米11 Pro魔改版上。
就連前面提到得MIX4。
也有一個魔改版。
當時用上得是環形冷泵散熱技術。
最終,在今年發布得小米12S Ultra、小米12 Pro天璣版上。
它略微升級,變成了葉脈冷泵。
所以說啊。
雖然小米12S Ultra概念機,看起來還是有點過于粗暴了。
但說不準,類似得「開物理外掛」方案。
還真就在未來得某代Ultra上,實現了呢?
支持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