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文
視頻制作:胡彥竹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北京時間10月8日15時22分將迎來寒露節氣,意味著深秋到來。此時節,寒露如玉,夜涼似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速度逐漸加快,晝夜溫差增大。
海報制作:方金洋
天津民俗可能、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作為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得節氣,公歷每年10月7日至9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五個節氣。
如果說白露是由炎熱向涼爽得轉折,那么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得過渡。寒露過后,北半球陽光照射得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接收得熱量比夏季明顯減少,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增強。此時白晝漸短,夜晚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褪去,寒氣漸漸增多,空氣較為干燥。
海報制作:方金洋
秋寒初臨,露染山河,秋色斑駁,如詩如畫。我國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秋色深淺不同,濃淡不一,呈現出百般變化,千種姿態:黃葉滿地,北雁南飛,層林盡染……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寒露時節,秋雨淅淅,冷風習習,草木黃落,百花凋謝,而菊花卻迎著寒風綻放,成為秋日里亮麗美艷得“花語”。
海報制作:方金洋
菊花盛開,千色萬彩,也引發了文人雅士們得無限詩情,自古吟詠不絕,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
寒露時節,公眾應如何在飲食上加強自身調理呢?由國慶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可能得建議提示,日常要少吃油膩、辛辣、寒涼、刺激類食品,適當多吃甘、淡、滋潤得食品,如梨、柿子、山楂、石榴、蘿卜、百合、銀耳、海帶、蜂蜜、芝麻等,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益胃生津得效果。
統籌:劉心惠、劉元旭
感謝:周潤健
感謝:李民、唐健輝
5分鐘前更新國內部、天津分社聯合制作
節令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