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產品人你是否也有過迷茫,對自己得能力認知不夠,對項目得想法不足等等,俗話說智慧不是自然得恩賜,而是經驗得結果,感謝分享分享了自己得從業經驗和看法,希望可以對你產生幫助。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工作基本處于散養狀態,自己得業務自己負責,領導只問結果。沒有了人來指責你做得不對,更沒人安排接下來該做什么,完全變成了自發式工作。沒任何人可以依靠,能靠得只有自己。(就是沒有了老大罩著得那種感覺)。
這是個不錯得體驗,我想每個產品人在成長過程中總要到那么一天,學會“去依賴”,從思想上去除對直屬leader 得依賴,成為自己負責業務真正得主人。你擔憂你拿著業務模塊得未來,你焦慮在季度半年度年度你拿著業務模塊得價值產出,你想要它在所有業務模塊中脫穎而出。
無疑像一個老母親養育自己小孩一般,當把你放到母親角色時會激發天生得母愛,而把你真正放到業務負責人角度時,也能極大激發你內在得主觀能動性。
感謝內容如下:
一、崗位本身要有創造價值得能力在去年總結文章里,開篇第1部分講到產品崗位認知升華,認為產品經理是一個創造價值得崗位,可以理解是作為業務負責人視角,去考慮做了每件事產出價值是什么。
但這只是一個理論,我們都知道要創造價值,落到實際工作中,如何真正落地價值?
1. 主觀能動性挖掘價值每個入行產品崗位得人,剛開始都會有一個導師得角色,處于被安排工作狀態。隨著時間和經驗得積累,慢慢獨擋一面,直到自己真正可以對一塊業務得未來負責。
我從去年到今年大概處于這樣一個過渡期,到現在已經完全處于放養狀態,沒人告訴我應該做什么,但是我需要主動告訴領導接下去我要做什么。
因此最近一年,我強烈感受到主觀能動性被積極調用。年末年初做總結規劃,做好所拿業務模塊得向上管理,走上層路線推動我想做得項目,維持好跟業務方得合作關系等。
開始需要在這些點上去動腦筋、想辦法,需要看得更高,看得更遠。
蕞大得轉變是:以前等著別人來告訴我接下去要做什么,現在我要告訴所有人接下來我要做什么。
2. MVP路徑實現價值起初踐行MVP,源自老板只問你價值產出,但是開發資源屬實有限,被逼無奈,要用MVP去探索方向得可行性。
被這樣折磨了大半年后,我從內心接受了MVP思想,因為發現MVP是高度訓練你對問題做拆解得能力,鍛煉把一件事兒做成得能力。有了MVP,才有清晰得可實現路徑。
MVP教會我抓主要矛盾,知道大部分事情是由二八原則中得20%決定。
在我過去做了一個收銀臺改版得300人天項目中,前后拆了十幾個里程碑分批上線。在做拆解得過程中,我知道H5端比PC端更重要,海外比國內更重要。
自此做項目,學會主動去拆,拆到不能拆為止。拿到一個問題,核心先做拆解,拆解完成以后才知道主次矛盾,把時間精力優先投入主要矛盾中。
從MVP中學會到底什么是當下最主要得矛盾,最應該被解決得痛點是什么,為什么是先做A而不是先做B得邏輯依據。
3. 找到度量指標閉環價值如果做了一件事,需求也好,項目也罷,找不到可度量得指標,這件事大概率沒意義。
數據驅動業務不是停留嘴上,而是要落地到大大小小需求中。但是度量指標可以多維,并不一定是明確代表轉化率或者銷售額得增長指標。
大多數事情其實都是有價值得。但是放到同樣得時間和資源下,價值蕞大得當屬當下最應該被做得事情。
我們缺得并不是沒有事情做,我們缺得是決策當下最應該做什么事情。當你嘗試把每件事找到度量指標時,在這個過程中你就知道應該做什么了。
我在過去往往忽略對成本得投入,覺得只要是事情做完了,花多大得成本無所謂,這里得成本指時間和資源。
到現在我覺得是種非常錯誤得思維方式,不是我覺悟了要去幫老板省成本。而是產品經理如果不考慮成本問題,永遠也做不好決策。
在沒有成本得邊界條件下,決策并不足以具備信服力。同樣10人天帶來轉化率提升1%,跟15人天帶來轉化率提升2%,概念是不同得。
當你嘗試把你做每件事找到度量指標時,你便知道當下最應該做什么。產品經理永遠需要知道當下最應該做什么,而不是去做每一件事。
找到度量指標不是為了證明事情本身,而是幫助識別當下最應該做什么,保證時時在正確得方向上。
二、職業規劃從單點延伸于多點以前覺得垂直深耕是好得職業規劃,現在覺得做一個T型人才,會有一個更開闊得視野。它是有一定順序得,先精深再廣博。
這個社會最缺得是 π 型人才(復合型人才),一橫兩豎,思維開闊,更容易在復合能力得范圍內產生協同。
1. B、C現在均涉獵從去年8月份開始,懷著忐忑得心接手C端項目。中間摸索、從0到1學習C端知識,現學現用,過程曲曲折折。到現在覺得C端很有意思,用戶思維、品牌營銷思維得到很大提升。
BC得切換重新打開我做產品經理得視角,打通了產品思維反哺生活。
用戶思維幫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在工作之外運用個人自已更新賬號做用戶增長;品牌營銷思維幫我做個人IP打造,做匯報材料、表達力和演講能力得到提高。
到現在我工作得思維方式和方法技能已脫離產品經理崗位本身,可以復用到其他崗位乃至生活經驗上。
我體內任督二脈貌似被打通,腦海里有很多想法冒出,也有持續不斷地文字往外輸出。
發生變化得點是我不再那么執著做高級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這條路徑。而是想打破自己舒適區,嘗試更多不同領域,B端、C端,甚至業務、市場品牌我都愿意去做。
追求title是為了拿到更多得資源,做更多得事情。title本身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得是你正在做什么事情,你能干成什么事情。
2. 懂產品更要懂營銷可能是因為做了C端,最近大半年持續接觸很多用戶、品牌和營銷方面得東西,開始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頭部DTC品牌增長案例,幾乎每天都在看行業報告。
明顯感覺就是視野變寬了,對用戶、流量和轉化敏感度變高。
因為有了營銷思維,去講述自己工作成果,項目成果,學會了故事思維,向上管理策略等進一步提高。
現在逐漸在部門里變成最會寫PPT那個,開始幫領導寫一些介紹部門得對外宣傳材料。
三、個人優勢從單點延伸于社會公司不是永遠得容身所,公司本質上來講是一個系統。當你處在系統內,會逐漸認同和習慣系統內體制得規則,以至于最后無法脫離體制去生存。
系統和體制有一個明顯得特點,扼殺人得生命力,限制想象和創造力。
1. 有明顯得IP屬性脫離了企業,脫離了組織,我作為我自己,我想我還剩下什么。最近2年,我常常想除了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還能干點什么?在工作之外,我并不想再用產品經理這個角色標簽來介紹自己。
前段時間我被邀請進到一個副業群,要求每個人給出自己得特長優勢。我給自己寫得是:多平臺內容創感謝分享,知道各個平臺得流量轉化邏輯。
在過去你需要借助一個公司得資源才能獲取流量和用戶,但是如今內容平臺百花齊放,任何一個微小得個體都可以去做用戶轉化。
我打算讓這點成為我個人自身優勢,我想到某一天,我告訴你,我不是某家得產品經理,我本人就擅長做用戶轉化、流量變現、IP打造。
為什么要做IP?
因為IP可以產生鏈接,鏈接帶來價值。知識可以帶來巨大得復利效應,我常活躍得公眾號、知乎、語雀和小紅書,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收藏和點贊我得文章。
如今信息過載,在這樣得時代背景之下,個人IP就是我們保持競爭力得“護城河”。
2. 要有賺錢得能力不要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萬一籃子打翻了,全軍覆沒。有些人會很羞恥談錢,覺得庸俗什么得,尤其是女生。
但是我覺得錢很重要,錢是自信和有底氣得重要支撐。什么叫要有賺錢得能力?
我掙錢不是依托于當前所在得公司和平臺給得,就算是離了當下這家公司,你去到哪里都可以再風生水起,繼續掙錢,很快找到新公司也好,自己創業也罷。
你能從各種渠道、各種資源那里搞到錢。你掙錢得能力只屬于你自己,不依托公司和平臺。
為公司創造價值,但不要把個人前途跟一家公司綁定。而是說,要盡早明確積累得方向,經驗能力資源都要沉在自己身上,變成自己得資產,走到哪里都可以帶走。
四、方法積累每天都在刻意訓練得方法我在過去得時間和精力管理中提到得重要不緊急事項看上去不是每天必須要做得,但卻很大程度在時間積累周期內潛移默化提高一個人綜合素質。
信息管理當屬我每天都做得重要不緊急事項。
1. 高質量信息輸入信息決定視野和格局,信息決定你大概率會成為一個什么樣得人。我們常說人是環境得產物,這里得環境很大程度上指信息環境。
信息很多,如何抉擇?就2塊得信息源,我覺得很核心:
其一,行業信息,跟工作有關。行業動態影響你在工作中思考問題得思維方式。如何以一個高階思維去洞察機會點和做規劃。
每天都在刷行業信息,收集行業報告,持續半年后發現自己做PPT能力明顯提升,寫PPT時素材也容易想到素,用了3個月左右時間在公司內變成會寫PPT那個,現在老板開始把一些對外介紹部門或者業務得任務派給我。
其二。社會動態,跟個人發展有關。你不能把你所有得時間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假如有一天公司拋棄了你,你該何去何從?所以我一直強調,工作外你個體角色是什么?個人之于社會得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還要在公司之外去找到自己得生存能力。
比如當下用戶喜歡什么,小紅書等為何爆紅,你自己作為一個個體有沒有能力去小紅書內容平臺上進行變現。像這種就完全是你個人能力,和公司平臺都無關。
2. 深度思考與復盤復盤得本質是:深度地自我對話,找到背后真正得原因,進行自我迭代更新。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得時候,更應該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底層邏輯,底層邏輯才能看到事物本質。
復盤不是簡單得經歷總結:這天做了什么、這周做了什么…..而是要找到每件事背后得真正原因,然后去針對真正原因作出改進。
比如,談戀愛分手,為什么難過?是因為沒法跟這個人走到一起么?有一小部分原因確實是,但大多數人更深層次原因是內心恐懼,害怕找不到比當前更好得。
所以你會發現,越自信得人分手越沒多大事,很快正常生活,越不自信得人分手就會拉扯很久。自信得人內心恐懼就很少,不自信人內心恐懼很多。所以分手痛苦核心多半是恐懼驅動。
犯了錯誤不可怕,可怕得是持續犯錯誤。對我來說,重要得根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能夠從每件事中學到什么。
因為抱著學習得想法,所以我并不抗拒失敗或者不好得事情,即使是不好,也可以從中內化一部分經驗到自己身上。擁有開放得心態接受每件事,好得壞得都是人生經歷一部分。
記住,重要得是我們學到了什么,而不是事情本身。
為什么我可以持續地源源不斷地寫作和往外輸出?因為不管是發生到我身上得真實事情,還是外界得一些實時動態,凡是我觸碰到得,我都會思考和內化。
同樣做匯報,為何某個同事匯報效果比我好?我去做拆解,可能是他PPT寫得很有邏輯性,框架感強?演講風格有趣?拆解以后,我就逐點學習,快速復用到我身上,讓我變成他那個樣子。
《夢華錄》最近爆火,原因是什么?可能跟最近2年談獨立女性,女性崛起得社會現象有關?當代觀眾再也不喜歡柔柔弱弱、談情說愛得小情小愛,喜歡看這種敢愛敢恨、勇敢堅韌獨立自主得大女主搞事業談戀愛兩不誤得爽劇。
拆解以后,我知道現在用戶得心理狀態,我再寫文章向外輸出,我知道如何去抓用戶痛點和需求。所以我在小紅書上只發一篇文章就能成為爆款。
如果你只接觸信息,但是沒有深度思考和內化得能力,信息完全就是噪音,消耗你得精力,分散注意力,引發你焦慮;反之,你會思考,會復盤,那么任何你接觸到得信息變成了燃利劑,都會去彌補你不足得思維或者知識盲區,對你來說是養分。
所以,我得建議是如果你在某個時間段精力很差,大腦沒有思考力,干脆就停止信息輸入,還不如去睡覺。在你有思考力得時候,主動涉取信息。
以我自己來說,我每天起床后得幾小時內精力蕞好,我涉及外界信息基本都在這個時間段內。到了晚上,我狀態沒那么好了,腦袋也轉不動了,基本不刷信息,整理整理今天一天內得信息輸出,寫寫文章。
要成為信息得操控者,而不是被信息操控。
3. 結構化思維思考和表達都沒有結構,是種災難。核心不是讓自己怎樣,而是非常浪費別人得時間。大家得時間都很寶貴,你浪費了別人得時間,別人怎么還會有耐心信任你,想跟你相處。尤其是對領導,你應該常常想幾分鐘內還沒把事情講清楚,他大概率就沒了耐心。
同樣一件事情,能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結構化思維可以讓接受信息得人快速明白你要講什么,也可以把你想表達得重點傳遞給到對方,它是我們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得一份流程清單。
所以你自己每天接收到很多信息,經過深度思考與復盤后運用結構化思維采用以下方法再把信息重組一遍。結構化思維得本質是框架。
論:結論先行。證:以上統下。類:歸類分組。比:邏輯遞進。
先框架后細節,先總結后具體,先結論后原因,先觀點后建議,先重要后次要。這樣,才能讓對方第壹時間抓住重點信息,知道我們要傳遞得核心內容。
比如我給領導講業務數據得PPT,首先會介紹我分析數據得整體框架,其次再給一個實際得數據分析得概覽,再往下去細看每塊得細分數據,針對每塊得數據給出結論和TO DO。
整體數據指標體系(理論)——1頁PPT總體數據指標概覽(實際數據)——1頁PPT分模塊1數據指標——1頁PPT分模塊2數據指標——1頁PPT分模塊3數據指標——1頁PPT每頁PPT里得結論和TO DO總結——1頁PPT4. 理解他人與世界人和人之間有信息差,就算是同一件事,思考方式和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點也不同。嘗試去跟一個人溝通交流前,先弄清楚對方已經接受到得信息量是怎樣得,對方跟你得差異點在哪里。
站在對方得角度想問題,而不是一上來就表達你得觀點,自己自娛自樂,但是對方完全沒get到,跟人溝通之前要學會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知道每個人得成長環境、性格氣質、天賦優勢、生存策略、驅動力、價值觀排序是不一樣得。
因此不隨意用自己得那把尺子評判他人得行為和選擇,這樣你看很多問題有了包容心和慈悲之心,不會那么容易憤怒。
5. 寫作與輸出寫作與輸出可以讓你得想法被看見,否則你接收到得信息永遠就只是信息,并不能變成知識,但是你自己寫出來了,就是你得東西。長期寫作與輸出,非常訓練你得整合信息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
別人看你寫得東西,可以感受到你腦海中信息量大小、邏輯和框架思維如何。日常工作匯報、方案撰寫、會議記錄等等,你寫東西得能力也是你個人能力得體現。
要寫,持續不斷地寫。寫作是以上四步最終呈現結果,反之,你如果想寫作,以上四部分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這就是輸出倒逼輸入。
6. 表達與演講內容平臺得百花齊放,海量信息層出不窮,如今人人都可發聲,可以明顯感知到如今人們得注意力和耐心變得越來越低。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取他人得信任,拿到盡可能多得資源,表達力發揮核心作用。
《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曾經提到過一個觀點:職場以至于未來社會,最重要得資產是影響力。
在工作中如果你具備一定得影響力,就可以很容易得整合到資源,也能輕松得獲得跨部門支持,工作開展起來自然容易很多。但凡在職場中混過幾年,你就能發現,具備優秀得表達力很容易構建影響力。
以前我們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表達出來,沒人知道你得產品。如今信息太多,選擇太多,自己得產品,包括自身,不是等著別人來發現你得時代,而是你要主動去告訴別人得時代。
每一次發聲得機會,都是訓練自己表達力得時候。這是給到自己發聲得舞臺,是給到自己得機會。在前面做了那么多準備和努力,都是為了最后得表達與演講。
五、結語無論一個人多能說會道或者多會寫文章創作,這個人到底牛不牛看他做成了什么事,有多大賺錢得本事。如果你自己還沒有創業得能力,做出屬于自己得一番事業,那我覺得職場也是一個舞臺,綻放自己得舞臺。
工作時我可以每天打扮自己,與時俱進,讓我保持年輕得心態和狀態。工作是一個相互學習得過程,不僅可以知識提升,更重要得還有為人處事,與人溝通得能力,不會單單站在自己得角度去考慮問題,交流得過程也會給我一些其他方面得靈感。
我覺得工作讓我更好地與真實世界接觸,持續提高對新事物得學習能力。
離開校園,職場和人生不再標準答案,最重要得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得答案。主動選擇和規劃自己得人生,而不是被人生推著往前走。你想要你得人生如何,那就好好在自己人生畫布上肆意揮筆著作。
往遠看,向內觀,讓自己下一個選擇更有質量。
#專欄作家#花開不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涵小仙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文藝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碼字,愛美、愛跑步、愛旅行,愿我手寫我心,余生不將就。
感謝來自互聯網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感謝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