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28日電 (記者 馮志軍)“我從安國來——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28日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展出99件(組)洛陽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精品,該墓出土的駱駝、馬、鎮墓獸、天王俑等三彩體形之大、造型之美、釉色之亮麗堪稱中國唐三彩之最。
12月28日,“我從安國來——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展出99件(組)洛陽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精品。圖為此次展覽文物。(資料圖) 甘小博 攝由甘肅省博物館與洛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此次展覽,旨在促進中華文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厚植博物館為社會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沃土,不斷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洛陽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館員高西省介紹說,《我從安國來》展覽的主題內容是以我國唐朝與烏茲別克斯坦友好交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來自中亞安國安菩家族在絲綢之路上的遷徒、變遷的傳奇故事。
該墓出土的駱駝、馬、鎮墓獸、天王俑等三彩體形之大、造型之美、釉色之亮麗堪稱中國唐三彩之最。圖為此次展覽文物。(資料圖) 甘小博 攝據介紹,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陽龍門東山發現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唐代夫婦合葬墓,這座墓隨葬有120多件珍貴文物和1方墓志。根據墓志記載,墓主安菩為安國人,即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安菩為西域昭武九姓安國大首領的后裔,安國歸順唐朝后,公元7世紀30年代隨父沿絲綢之路來到長安,封為定遠大將軍,在大唐帝國的定邊征戰中英勇善戰,屢建戰功。
武則天稱帝期間,安菩之子安金藏作為本常寺之樂工,攜母何氏隨皇室由長安移居洛陽,并以剖腹護李旦驚世。后李旦拜右武衛中郎將。李隆基拜三品官右驍衛將軍,封賞代國公。安菩去世40年后,其子安金藏將其尸骨由長安遷葬到洛陽,與夫人何氏合葬于洛陽龍門。
“安菩作為一個安國粟特人,生在布哈拉,死在長安,葬在洛陽,一生頗富傳奇色彩。”高西省表示,這體現了亞歐多元文明之間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印證了絲綢之路中西方交流的繁盛,展示了大唐帝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世界大都會的盛世氣度。
甘肅省博物館稱,唐三彩以其斑斕的釉彩及獨特的造型聞名于世。唐代因文化的交融,思想的進步,讓人們對色彩的運用達到了極致,明亮的黃色、熱情的紅色、沉穩的綠色等繽紛色彩,一起成就了這流光溢彩的大唐王朝。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將領略唐代東都洛陽在享譽世界的國際大都會時期所呈現的獨特人文風情與時代風貌,了解絲綢之路沿線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盛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