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哪些人在發口罩的國難財?仿冒3M橫行,口罩1盒賣600超平時12倍 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維多利娜
近日,湖北省洪湖市一藥房因涉嫌哄抬物價,將進價0.6元/只的一次性口罩按1元/只銷售,隨后被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一萬余元,并罰款人民幣四萬余元一事引起關注。
據湖北相關部門微信公眾號“今日洪湖”2月9日消息顯示,洪湖市將全力以赴,組織力量,加強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市場的價格及不正當行為監管。
而在期間,就查出來,洪湖市某藥房所銷售一次性口罩共38000個,其購進價格0.6元/只,銷售價格1元/只,因涉嫌哄抬價格,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對此事件作出裁決——沒收違法所得14210元,罰款人民幣42630元。
據媒體報道,該藥房被沒收的違法所得中不僅包括該批次一次性勞保口罩,還包括藥房銷售的3D立體防霾口罩及一次性醫用口罩時的違法所得,均涉嫌哄抬價格。
被處罰藥店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藥店已不賣口罩,接受處罰結果。
對于這樣的處罰,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有網友認為,一塊錢一個口罩,居然涉嫌哄抬物價?全國的藥店應該沒有比一塊錢更低的口罩了吧?
不過,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這一情況展開重新調查。
有些商家是真冤枉,但也有些不良店家趁機大發國難財,真該罰款。
2020年1月30日,廣東省相關部門收到市場監督投訴舉報平臺的舉報線索,有市民舉報福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于疫情期間哄抬價格,在天貓平臺將平時銷售價格為人民幣五十元一盒(50個獨立包裝)的一次性醫療口罩,提高銷售價格至人民幣六百元一盒,價格是平時的12倍。
雖然在疫情期間,國家加大管控,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物品價格,將會定罪處罰。
但還是有一些人鋌而走險,此前,濟南市相關部門對濟南魯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該公司將進價為2.7元/只的口罩,以12元/只的價格銷售;將進價為4.5元/只的口罩,以38元/只的價格銷售,且未明碼標價。相關部門擬對該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處以40.5萬元罰款,并責令其依法向消費者退回多收價款。
無獨有偶,在浙江義烏,相關犯罪嫌疑人先后兩次處購置劣質仿冒“3M”口罩共計2萬個,銷售金額高達十八萬余元。后經相關部門調查顯示,涉案口罩的標識、頭帶、過濾效率均不符合標準要求,系不合格產品。
目前,該案系全國首例防疫期間“問題口罩”批捕案,也被媒體廣泛報道,相關短視頻報道在抖音、快手等平臺播放2.5億次、轉發1.25億次,微博熱搜閱讀1.4億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可除了防護用品,很多不良商家還趁機提高居民生活用品價格,根據群眾舉報,1月28日西安市相關部門對西安市家瑞市場管理有限公司鄰里中心農副產品超市進行了檢查,該市場柜臺部分蔬菜銷售價格提價幅度達到107%以上。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違法行為,相關部門已依法處10萬元罰款。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很多企業有著自己的底線和擔當,目前眾多電商平臺針對口罩類商品違規銷售、哄抬物價行為啟動最嚴管控。2月4日,阿里巴巴公布疫情期間嚴控商品質量及違規商家的最新治理情況:截至目前已永久清退15家涉嫌銷售問題口罩的店鋪,其中5家被移送執法機關。京東也宣布對7家哄抬物價的嚴重違規商家進行清退,并永不合作。
阿里平臺治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阿里已攔截、刪除可疑問題口罩57萬件,15家店鋪因嚴重違規被永久清退,其中5家被移送執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京東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治理過程中,個別商家抱著僥幸心理,為一己私欲哄抬物價,甚至視平臺規則、警告于顧,一犯再犯。”但對于清退商家違規發布、售賣商品產生的消費者投訴、售后問題,京東稱,將凍結違規商家貨款,并協調監督商家妥善為消費者解決投訴和售后問題。
而此前有相關權威人士表示:做好疫情防控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尤其是那些哄抬物價、擾亂人心、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一定要從快從重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