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與病毒賽跑的“戰役”中,兩則消息再次印證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2月2日上午,一座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2月3日正式收治患者。
2月6日,又一所“小湯山”模式的“戰時醫院”——雷神山醫院通過驗收,2月8日收治首批患者。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疫”中,“火雷速度”讓世界為之矚目,猶如一道曙光,照亮著國人的期盼。
在這份“中國速度”中,凝結著水利人的汗水和心血。
當醫護人員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時,水利人也在同時間賽跑,打通生命的源泉。保質量、保安全、搶進度,兩座醫院的順利通水,為疫困中的人們接通“生命動脈”!
10天打通火神山醫院“生命動脈”
分秒必爭,這是一場與時間“拔河”的比賽!沖鋒陷陣,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鐵軍”!
1月24日,大年三十,當接到必須盡快打通火神山醫院供水通道任務時,武水集團水務工程公司經理程飛立下了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不到10天的時間里,他帶領100多名管道工程建設者吃住在工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協調、施工上的困難。
火神山醫院供水管道鋪設,由武水集團派出水務工程公司和蔡甸供水公司共同參與援建,水務工程公司負責現場統籌協調。幾千人同時進行基坑、電力、供排水、板房建設等作業,“云監工”看到的是壯觀的施工場面,但背后卻是交叉作業、施工斷面緊缺等復雜的施工條件。
如何應對復雜的施工條件,順利推進供水管道鋪設?程飛和他的管理團隊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將100多名管道施工人員分為三組,按照網格劃分,安排到中建三局、武漢市政和漢陽市政等單位施工區域,每個小組安排2名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負責,做好各施工網格的對接協調工作。
蔡甸自來水公司組織專業團隊精準施策,優選方案,制定了“兩江水源互補,兩廠雙回路”的保供水計劃。如遇突發特殊情況則迅速切換,形成兩轉壓站雙回路聯通保障系統。
1月25日17時,火神山醫院外部供水管網通水。
在接到援建醫院內部管網施工的任務后,100多名水務工作者抱著使命必達的信念,連續作戰六天六夜。
2月2日21時,火神山醫院內部1400米供水管道全部鋪完,完成了醫院內外供水管道的鋪設連接,具備通水條件。
歷經10天,武漢火神山醫院的“生命動脈”全部打通!
再戰雷神山醫院供水生命線
1月25日,武漢市決定建設雷神山醫院,選址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的軍運會運動員村。
供水人再次響應,轉戰江夏,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市水務集團迅速行動,集結精兵強將,由武昌供水部30余名技術人員成立應急保障突擊隊。利用管網大數據等資源,現場查勘、優化設計、制定保障方案、落實施工任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根據現場管網分布情況,水務集團制定了“雙廠三水源”的供水保障方案。
雷神山醫院規模比火神山更大。運動員村原有的供水系統能否滿足醫院的用水需求是水務工作者思考最多的問題。水務工作者反復研究施工方提供的醫院內部供水設計方案,對原有供水系統進行升級:增設市政管網增壓設備,穩定醫院來水壓力;水表擴容并移裝,增大供水量,確保供水管道安全;增設兩處人工水質監測點和吐水裝置,確保水質安全。
1月27日18時,醫院周邊供水管網、設施已按需求調整完畢實現了“雙廠三水源”安全保供水目標。
2月7日10時,雷神山醫院水質監測點已安裝完成,醫院周邊水質和水壓正常。
14天晝夜奮戰,水務人確保雷神山醫院驗收移交后用上安全優質的自來水!
目前,武漢水務工作者堅持對醫院周邊和內部及供水設施、管道進行巡查,供水設施處于完好狀態,向醫院供水的三路水源供水正常。
護衛“生命通道”供水安全
除了在“火神山”“雷神山”建設中與時間賽跑的供水人,武漢市區水務部門和各供水企業也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為“生命通道”用水安全護航。
1月23日以來,武漢市已暫停上門抄收業務,暫時關閉營業大廳,同時,保持線上渠道暢通、供水熱線24小時服務。
武漢市水務局發揮智慧水務的優勢,利用科技手段統籌調度水壓水量,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的幫助下,全市水壓充足,管網運行安全。供水企業還推出疫情防控期間欠費不停水的便民舉措,防止欠費帶來的用水不便。
截至2月10日,武漢市供水情況整體平穩有序,全市日供水量平均在399.6萬噸左右,供水能力630萬噸每日,供水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同時,對全市各定點醫療機構、方艙醫院建立一院一策、專人對接責任制,每日上報保供水情況。
據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月10日,例行對火神山醫院周邊供水管線、水質檢測儀表、閥門等供水設施進行巡查維護,供水情況正常;對雷神山醫院周邊七條道路進行巡查巡檢,啟用在線管網壓力監測預警,供水情況正常。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中,水利人無懼風險,沖在疫情防控保供水第一線,用責任和擔當踐行水利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打通“生命動脈”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本文有刪改
原題 | 《全力打通“生命動脈”——從火神山到雷神山,供水人晝夜奮戰防疫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