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至科技再闖港交所前景未卜 “私人游戲房卡”撐起99%營收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張偉
繼2019年7月赴港上市未果后,2020年1月13日,江西本土棋牌游戲運營商中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至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招股說明書顯示,網絡游戲一直是中至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內”),網絡游戲收入在中至科技總收入中的占比超過80%,盈利模式單一。
另一方面,作為網游變現的主要方式,中至科技的私人游戲房卡模式面臨監管壓力,有隨時被叫停的風險,再加上付費用戶數量在報告期內暴跌,導致公司成長性存疑。若其私人房卡模式一旦被叫停,將直接會影響中至科技未來的發展。
江西游戲“一哥”優勢不明顯
公開信息顯示,中至科技是一家專注江西本土棋牌游戲開發商,公司產品以江西麻將、以及撲克游戲的開發及運營。截至2019年6月底,中至科技共開發了包括《南昌麻將》、《九江麻將》、《上饒麻將》在內的165款極具江西特色的本土麻將及撲克游戲,受眾主要集中于江西省內11個地級市和61個縣級行政區。
雖然中至科技聲稱,“若按收益計算,公司為排行第一的江西本土棋牌游戲開發運營商”,但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信息表明,中至科技與競爭對手們并沒拉開太大的距離。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至科技2018年的收益為0.78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應的市場占有率為占有率為22.8%;同期四家競爭對手的收益分別為0.59億元、0.40億元、0.37億元和0.23億元,對應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2%、11.6%、10.6%和6.8%。
可以看到,中至科技在江西的“一哥”地位并不穩固,不過中至科技倒是信心十足,認為“隨著經濟增長及城市化持續,人們在娛樂上的可支配支出正快速增長,這將加速公司在中國的市場發展”。
私人游戲房卡的風險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中至科技的游戲收益主要來自于銷售私人游戲房卡或虛擬幣,報告期內,私人游戲房卡對中至科技營收的貢獻率高達99%。也就是說,中至科技在游戲方面的收入幾乎全靠用戶充值,但私人游戲房卡已經引起了監管的重視,是否面臨隨時被叫停的風險,市場對此正在密切觀察。無疑,棋牌游戲面臨的政策高壓增加了其前景的不確定性。
2018年5月,文化部在《關于加強棋牌類網絡游戲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明確提到,棋牌游戲運營商“不得向用戶提供棋牌類虛擬道具和積分兌換法定貨幣、虛擬貨幣等服務”、通過房卡模式運營的棋牌游戲運營商“不得允許使用代理商、經銷商、推廣員賬戶參與游戲,不得允許用戶為其他用戶‘開房’而自身不參與游戲的行為”。
港股獨立分析師張三千認為,中至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銷售私人游戲房卡或虛擬幣)已與《通知》的政策相悖。雖然中至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其業務“符合國內法律要求”,但也坦承:“倘私人游戲房卡商業模式可能在商業上不再成功,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能否登陸港股市場存疑
《投資者網》不完全統計發現,2019年以來,已有家鄉互動、禪游科技、火巖控股、中手游、玩友時代、心動公司等棋牌游戲公司先后赴港上市,而同期A股市場新增的棋牌游戲公司數量為零。
港股獨立分析師張三千認為,“目前國家對游戲行業的監管趨嚴、在A股IPO的排隊時間較長,這種情況下,上市條件相對簡單且交投活躍的港交所自然成為中至科技等游戲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首選之地。”
不過,與目前在港上市的棋牌游戲公司相比,中至科技的營收能力較弱。以中至科技2018年的收入為例,該公司當年的營收為0.94億元,這個數據甚至不及另一家地方棋牌游戲公司禪游科技2018年上半年營收的一半,
而中至科技付費用戶數量的暴跌也讓市場對其經營能否持續表示懷疑。招股說明書顯示,中至科技2018年的月付費人數為2.2萬人,較2016的7.7萬人和2017年的11.2萬人出現大幅下滑。2019年上半年,中至科技的付費用戶數量甚至只有1.5萬人。
港股獨立分析師張三千認為,“受玩法的局限,非江西籍人士很難對中至科技的游戲感興趣,把非江西籍人群轉化為付費用戶更是難上加難,未來如何在有限的游戲受眾中爭取到更多付費用戶,中至科技還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市場普遍認為,以往因為行業門檻低,棋牌游戲市場良莠不齊,僅靠單一產品的棋牌游戲公司需要拓展新出路,才能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尤其隨著監管趨嚴,游戲企業的司法風險和經營風險都值得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