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武漢、上海都出現用ECMO挽救危重癥患者生命的成功案例,浙江省馳援湖北的醫療隊攜ECMO等裝備……頻頻出現的ECMO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可以“起死回生”?
2月4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指出,對于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建議進行肺復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進行12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效果不佳者,如條件允許,應盡快考慮體外膜肺氧合(ECMO)。
ECMO是一種用于協助重癥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呼吸循環的急救設備,其原理是將血液從靜脈中抽出,流經膜肺氧合血紅蛋白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將經過氣體交換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教授劉又寧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可以理解為這臺機器暫時替代病患的心肺功能,所以也俗稱人工心肺機,待病患各器官機能有所好轉后撤機。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全力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該院采用建立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技術,成功救治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圖為成為湖北省首例用ECMO技術成功救治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新社記者 高翔 攝事實上,ECMO作為重癥治療方面的一種技術,并不是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的,但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常常出現的嚴重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癥等狀況,都是ECMO的適應癥之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癥中心主任侯曉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體外循環中心主任吉冰洋等專家在此前的采訪中都曾提到ECMO的技術門檻。吉冰洋指出,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相關的意外和并發癥,包括出血、血栓、感染、肢端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劉又寧也表示,ECMO技術背后是需要多個專業的團隊來支持的,如心臟外科、體外循環、ICU、超聲等專業醫生,并發癥處理、抗凝管理、如何撤機都是需要及時處理和專業評估的。就目前湖北省的情況而言,大規模推廣ECMO技術并不可行,一方面是ECMO裝備數量有限,另一方面技術要求高,所以在病患上肯定有所選擇,沒有基礎病、本身免疫力相對更好的會是優先選擇,這樣的患者痊愈希望更大。
作為高端技術的ECMO設備價格不菲,一臺ECMO價格是100多萬元人民幣,專用耗材昂貴,折舊率高。據記者了解,在武漢地區頗具實力的三甲醫院中,武漢市人民醫院也僅1臺,武漢市中心醫院雖有2臺,其中一臺還是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剛剛捐贈的。
1月底,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成為湖北省首例。湖北省武漢市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該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急危重癥移動ECMO中心主任夏劍日前在與中新社記者簡短的訪談中坦言,不要神話ECMO技術,病人能否上ECMO需要進行評估。他介紹說,中南醫院目前有4臺ECMO,其中2臺還是從其他醫院調用的,因此只能應用于新冠肺炎病患中“重癥中的重癥患者”。
“接受過ECMO技術診療的病人肺部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損傷,要恢復到完全正常是不可能的,但剩下的、恢復功能的肺可以支撐平時正常功能。”夏劍表示,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是當下最好的手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