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TSLA.US)大漲背后,綠色經濟時代浪潮正洶涌而至 來源:智通財經網
盡管我知道一段時期以來股票投資風格正在轉向ESG理念,但直到最近才從特斯拉(TSLA.US)的股價變動身上看清楚這種趨勢變化的真正威力。有很多人跟我說,特斯拉股價的上漲是自身基本面改善推動的,而ESG投資理念與這家卓越的新能源和電動車制造商所帶來的絕佳投資機會并不相干。
必須承認馬斯克最近在經營方面確實干得不錯,基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基本面的改善,其股價的估值絕對應該被上調。但如果有人說,即使沒有ESG投資理念的加持,特斯拉的股價也會在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里從300美元躥到975美元,那咱們就別接著嘮了。我認為ESG投資理念是導致特斯拉股價大漲的一個重要原因。特斯拉的股票已經成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投資標的,一個把ESG投資理念奉若圭臬的投資經理會不買特斯拉的股票?答案是不可能,這就是為啥特斯拉股價上漲的速度會比Winona Ryder在Saks紐約第五大道百貨店外跑得還快。
可ESG投資理念到底是個啥玩意?我不想對ESG理念最近在股票投資領域內掀起的浪潮多費口舌,而是想借財經媒體Barrons上刊登的這篇題為“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理念趨之若鶩,原因何在?”的訪談報道說明一切:
Alex Eule:請你介紹一下什么是ESG理念?
Leslie Norton: 好的,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理念指的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行為規范。如今,ESG理念對于我們所稱的可持續投資至關重要,該理念旨在讓投資活動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這是以前的說法,只是與對投資對象進行篩查有關,比如從蘇丹以及南非或其他一些本國國民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得到平等對待的國家撤資,當前我們還在沿用這個定義,即從風險的角度出發進行投資決策。未來,形勢有可能會進一步演變發展到,投資者在決策的時候會基于ESG理念從各個方面對被列入候選名單的公司的社會影響進行評估。
ESG 這個詞時下在所有市場人士的嘴邊非常流行,我聽到過這樣的傳聞,有客戶親自上門要求投資顧問不能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任何一只化石能源行業公司的股票。在一些監管比較嚴格的國家,與此相關的投資限制已經相當明顯了。看一下畢馬威公司有關歐盟在E.S.G. 方面進展情況的報告。
報道內容大意是歐盟要求企業在投資決策之前評估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風險以及相關的負面影響,并將評估結果向投資者進行披露,并要講清楚有沒有做過此類評估,為啥沒做以及未來是否打算做、何時做。相應的,基金經理和投資就也要據此限制對不符合ESG理念的投資標的投資,并投入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進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風險評估,薪酬水平也要與此掛鉤。投資者的需求變化以及監管方面的要求會使資產管理機構和基金經理愈加重視ESG理念。
正如Barrons的這篇報道所揭示的, ESG的投資理念正在大行其道:內容大意是黑石集團的創始人和CEO拉里·芬克寫了一封公開信宣布該公司將愈加重視以ESG理念作為該公司未來投資決策的基礎,并準備將當前900億美元的ESG概念資產的總量增加到1萬億美元。就在拉里·芬克這封信發布后不久,該公司旗下的一只專門投資新能源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規模增加了10億美元。
如果有人不相信拉里·芬克對ESG理念的投資即將爆發性增長的看法,就請通過以下幾張圖看看最近一段時期以來資金流入E.S.G. 主題投資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情況:
在2019年第四季度里資金大量涌入以ESG為投資主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該主題當前火得一塌糊涂,風頭一時無兩。
你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我這人素來與錯誤的觀點格格不入,可能有人以為我在看到資金大量流入ESG投資主題的基金后會寫文章高喊“這樣做的下場一定很慘”吧,沒錯,我是想過寫這么一篇文章。
但是已經比以往成熟很多的我會引述喬治·索羅斯書中一頁所說的話,“看到一個泡沫正在形成,我會立馬沖進去大買特買。”這么說吧,各位可以這么看我,就當我是從一個“被殘酷現實咬的遍體鱗傷的懵懂少年”轉變成了一個“對新奇事物敞開懷抱的成人”。
我不想討論當前這個大行其道的ESG投資理念在基本面方面具有什么優勢,我對此根本不在乎。該理念也許是培根條面市以來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東西,但對我的交易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如果我認為ESG投資理念會走向衰落,我會寫一篇文章唱空的。
但我認為這個風頭不會就此終止,向“綠色投資”轉型的大趨勢才剛剛開始,這個轉變所引起的公眾重視程度只有當年的互聯網泡沫方可“媲美”。資本會繼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配置相關的投資標的,而這個資本配置風格的變化十之八九會加速。實際上,這個趨勢的變化將對政府的行為產生影響,連歐盟似乎也愿意加大財政開支甚至不惜冒財政赤字的風險以阻止環境惡化帶來的威脅,由此給相關資產帶來的估值泡沫將是極其巨大的。
從特斯拉股價的大漲中我們已經嗅到瘋狂的情緒正在到來的味道,比如,加拿大燃料電池生產商巴拉德動力系統,燃料電池技術領導者PowerCell Sweden,布魯克菲爾德可再生能源有限合伙企業。。。我敢打賭你們可以把這個名單續得更長,就像1990年代中期互聯網概念剛剛興起那會兒。
我是這么看的:未來十年,這些“綠色能源”企業的股價會大幅跑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