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進入11月下旬,三江源地區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白雪覆蓋青色山巒和金色的草場。雪霽天晴時,牦牛群如黑色珍珠撒在大地上,牧人打馬而過的高寒草場呈現出一幅空曠、遼遠、寧靜的“雪牧圖”。圖/文 郭福山 羅云鵬
中新社西寧2月12日電 (孫睿 劉璐)青海省氣象科研所12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據衛星遙感監測最新結果顯示,今年2月上旬,三江源地區積雪面積明顯增大,其中黃河源頭瑪多縣、三江源腹地甘德縣、稱多、清水河地區積雪深度持續維持在9厘米以上。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保護價值。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技術人員曹曉云介紹,三江源區各地2月1至9日累積降雪量在0.3至8.2毫米之間,城鎮累計最大降雪量出現在班瑪,為8.2毫米,積雪深度在1至18厘米之間,其中甘德、瑪多和稱多清水河雪深持續維持在9厘米以上。
據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月10日,青南牧區積雪為19.90萬平方公里,面積比例為55.71%,積雪面積明顯增大。
“積雪主要分布在三江源腹地的曲麻萊、雜多、囊謙西北部、玉樹市、稱多、瑪多、瑪沁、達日以及唐古拉山地區。雪深以5至10厘米和10至15厘米為主,面積比例分別為26.04%和16.81%;10厘米以上積雪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西南部、治多西北角、東北角和南部、曲麻萊西北角和中部、雜多大部、玉樹市西北部和東部、稱多大部、瑪多東部和南部、瑪沁西南部和達日西南部地區。”曹曉云分析說。
另據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戴升介紹,入冬以來,青海全省出現多次大范圍降雪天氣,三江源牧區降水量接近歷史同期極值,且降水日數較常年偏多4天以上,由于積雪范圍大、積雪厚,致使1月份全省17站(三江源區10站,柴達木盆地3站,環青海湖地區2站,東部農業區2站)達到雪災標準,其中瑪多、甘德、達日、稱多清水河達到特重度雪災標準。
曹曉云表示,從最新氣象預報來看,雖然未來三日三江源區各地最高氣溫陸續上升到0攝氏度以上,有利于積雪消融,但稱多清水河、瑪多、五道梁、甘德、治多、雜多、曲麻萊和沱沱河最高氣溫仍維持在0攝氏度以下,最低氣溫普遍在零下15攝氏度以下,冰雪消融較慢,對疫情防控、交通運輸、畜牧業生產仍有影響,需加強防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