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艙內外的硬核防疫,東航這樣做
雖然一再推遲,但是返程的高峰還是拉開了序幕。在人流量增加的大背景下,民航客機作為人員相對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又是如何保證大家的出行安全呢?
飛機客艙空氣每3分鐘置換一次
研究表明,機艙中的空氣由機艙的頂部和側邊進入,然后從下方兩側排出,出口附近99.97% 的病菌會被過濾掉,飛機的空氣循環結構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
在1月30日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介紹,飛機在設計時考慮了運行過程中的通風要求,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
以東航為例,全部執飛航班早在疫情之初就已經使用最大通氣量,每隔分鐘左右,整個客艙的空氣就會更換一次,由于交換進客艙內的空氣是經過飛機發動機引氣系統引入的,且由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氣流再冷卻而成,這個過程本身即完成了對空氣的高溫消毒。
從乘坐飛機到抵達目的地,機場和飛機客艙都是旅客的必經之地。為避免通過航空器傳染,在疫情暴發初期,民航局就下發通知,要求加強對機場、飛機等重點場所的通風消毒。
東航全部航班采用了所有旅客和機組人員檢查體溫等預防措施。
執行航班的飛機,包括地面過站、短停的航空器,均使用專業清洗消毒劑進行深度清潔消毒,擺渡車、客梯車等載客車輛均要求每4小時消毒一次,指定區域停放,打開車門、車窗,保持通風。
這些舉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毒的傳播,從而保證乘客的出行安全。
開發健康申明系統,實行嚴格的預判機制與回查機制
在嚴峻的疫情之下,除了嚴格防控之外,對于民航飛機這種速度快、距離遠、傳播范圍廣的交通工具來說,建立快速反應的旅客健康狀況預判機制和回查機制就顯得更為重要,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統籌搜集處理旅客健康信息。
根據各地防控部門有關要求,各家航空公司已經根據各地防控部門提供的各式各樣的表單樣式印制紙質健康申明表格,在飛機客艙由乘務員發給旅客們填寫。
東航更是在極短時間內自主開發了健康申明系統,旅客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候機樓掃碼或東航APP等三個入口,快速填報必要的健康信息。無需紙筆,快捷便利,同時又避免了接觸感染的風險。
另外,東航還與上海市健康云申報系統實現無縫對接,避免旅客二次申報,推動民航與地方聯防聯控更高效。
率先調整空中餐食和機供品
飛行途中,很多旅客為了用餐飲水,會摘下口罩,無形中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而乘務員在給旅客發放餐食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近距離接觸,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
2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司長于彪就此提到,對于一定要用餐的長途航班,采取“鄰近座位的旅客分別用餐”。
為了最大可能地隔離疫情,隔離病毒,東航早在1月28日就率先調整了空中餐食和機供品,優化了機上服務流程。
因此,建議大家在乘坐時,盡量不食用餐食,以避免摘除口罩。若一定要食用,務必先清洗雙手,不要用雙手直接接觸食物。
可隨身攜帶含有酒精的小型免洗洗手液、消毒濕巾或棉片
疫情防控是每個人都義不容辭的責任,除了航空公司外,乘客也應全程配合,共同打贏這場戰“疫”。
1.?佩戴口罩
機場和執飛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查才允許上崗。而東航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身體檢查,量體溫,確保身體狀況良好后才能執行工作。在工作的同時,也會穿戴好手套、口罩等自身防護用品。
另外,機場整體環境比較寬敞,空氣流通較好,所以只要合理佩戴醫用衛生口罩,就能實現基本防護。
2.?嚴格按照規定攜帶防疫物品
由于飛機上對乘客攜帶的物品有嚴格的規定,很多殺菌用品無法攜帶。建議根據安檢要求,隨身攜帶含有酒精的小型免洗洗手液、消毒濕巾或棉片,以便清潔雙手和可能觸碰到的地方。
3.?靠窗而坐,減少走動
根據埃默里大學的研究,坐在靠窗的乘客與感染者接觸的可能性最低。另外,因為飛機的空氣循環系統,靠窗部分的空氣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病菌過濾。
所以,大家乘坐飛機出行時,更推薦大家選擇靠窗的座位。
另外,飛機的空調循環方式可以將飛沫的傳播被限制在少數幾排座位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坐飛機時,前三排后三排為密切接觸者。
所以,大家返程時應避免人群集中的航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間隔而坐。同時盡量減少走動,上機后,可以用酒精棉片或者消毒濕巾擦拭小桌板、窗戶、座椅扶手等。
4.?常洗手
若手上沾染了可見的污漬,必須直接用流動水洗手。使用的清潔產品,酒精含量至少要超過 60% 。
編輯 鄭藝佳 校對 李銘
東航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