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2月11日電 (岳倩如 何力杰)27歲長沙小伙鄭能量,一個普通的年輕人,1月25日大年初一卻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狀”,然后毅然駕車前往已經封城的武漢當志愿者。
“知道此行兇險,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懼之志。如果我命數至此死在了疫區,就把我的骨灰無菌處理后灑在長江里,讓它漂回湖南。”這是鄭能量在朋友圈寫下的話語。而后,他冒著生命危險用行動踐行著諾言,“幫武漢同胞做點什么”。
鄭能量在武漢街頭接送市民、醫護人員。受訪者供圖。希望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這位湖南小伙是湖南建工集團華東工程局安徽分公司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沒在武漢求學過,沒在武漢工作過……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如此奮不顧身?
鄭能量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母親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一度無法繼續學業,是政府和社區源源不斷的關懷給了他鼓舞。特別是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他考上了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通過專升本考試考上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2018年6月,他畢業于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畢業后曾在一所女子專修學院任教;2018年12月,到華東工程局安徽分公司安吉項目部工作。
鄭能量女朋友高秋蘭同為湖南建工集團本部華東工程局員工。據她介紹,鄭能量在讀大三之前叫“鄭鄭”。大三那年,他認識到社會應該多一些正能量,于是毅然把名字改為“鄭能量”,他希望自己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鄭能量朋友圈截圖。受訪者供圖。“他是一個勤奮、善良、有愛心的人。”高秋蘭介紹,鄭能量在大學期間表現很優秀,是因為他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而且很善于思考,很喜歡跟老師同學探討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她說,大學時我們有一個同學意外離世,大家都很心痛,但是也沒再多做什么。只有鄭能量輾轉聯系上她的父母親,特意表達了慰問和心意。大學畢業后在專修學校任教時,一個學生的父親生病了,雖然鄭能量自己生活也很困難,但他還是捐了600元錢,我感覺到他很喜歡幫助別人,對那些有困難的人很能明白他們遇到的不易,很愿意把關愛傳遞給別人,回饋給社會。
鄭能量此次支援武漢,在高秋蘭看來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她說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希望他能平安歸來……
誓為武漢同胞做點什么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19:38,鄭能量站在清冷的武漢街頭,望著身邊不時疾馳而過的救護車,默默地在“朋友圈”里發出了“忠孝自古難全”一段話。
就在當天下午,他從長沙寧鄉家中出發,冒雨開車4個多小時,驅馳300多公里來到武漢。出發之前,他知道,武漢已經封城,疫情很嚴重。但是,他還是下定決心,誓去武漢,幫武漢同胞做點什么。
鄭能量是家中的獨子。父親鄭建華記得,初一下著雨,兒子在院子里冒雨站了很久,“好像在考慮些什么,然后抱了我一下就走了”。出發之后,他看到兒子在“朋友圈”發了 “忠孝自古難全” 這么一句,傷心不已,連連囑咐兒子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保證身體健康。
到達武漢之后,鄭能量做什么呢?他在“朋友圈”這樣寫到:“我鄭能量志愿進入疫區做志愿者,志愿接受最臟最累的一切任務,哪怕是扛尸,這都是我的選擇,也都是自己的社會責任。”
當時,武漢的公共交通已經停運。鄭能量穿梭在武漢城內,先后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義務運送醫療物資,甚至協助運送死亡的患者。每天凌晨四五點入睡,早上9點出門,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常常吃著飯就接到求助電話,一接到電話就立馬出發。
很快,鄭能量就和武漢當地志愿接送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愛心人士混熟了,加入到了“武漢抗疫公益者聯盟”。他每天接送需要幫助的人,奮戰十七八個小時,跑四五百公里路,餓了就吃碗泡面,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深更半夜把車開到橋洞下,裹一條毯子倒頭就睡。
1月28日,鄭能量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接到電話的一剎那,他習慣性問道:“需要用車嗎?你在哪里?”對方沉默了幾秒,說明來意:“老哥,我聽說你從湖南來的,現在有地方住嗎?”原來,這位武漢市民聽說了鄭能量的故事,主動提出要給他安排酒店住宿:“在人們最恐懼最慌亂的時候,有你這樣的人在為大家抱薪逆行,你不應該在寒風中獨自承受……”那一刻,這個堅強樂觀的小伙子淚目了。
是什么促使這個“90后”在讀研究生,來到武漢做一名直面生死的志愿者?
鄭能量是這樣回答的:“我就是來報恩的。以前我家里條件比較困難,在讀大學的5年里,得到了政府和社區源源不斷的關懷,還有學校的獎學金、助學金。現在,我愿意把這些溫暖和真情傳遞給他人。”
“逆險而行的你是我心里最明媚的陽光,只希望這次疫情能早點結束,你能早日安全回歸,別無所求。”女友高秋蘭的愿望就是,這場疫情阻擊戰早日結束,鄭能量早日凱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