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無法按時復工 瓜園借來村里老瓜農
龐各莊的西瓜開始育苗了
吃完晌午飯,龐各莊南小營村的老瓜農佟連生,溜達著來到了村口處的大農場。等候在門口的,還有幾位老伙伴。大家一起走進農場大棚里面,忙活著把剛育好的西瓜秧苗種在地里。“今年開春看來要累一點兒啦,等疫情過去,北京人還能吃上咱龐各莊的西瓜。”
育秧嫁接都沒耽誤
“都有口罩嗎?沒有的話來領一個。”佟連生和幾位老瓜農,一并走到瓜棚的門口,農場的工作人員正喊著。這是一個約有兩畝多大的溫室大棚,太陽光照射在地面鋪設好的黑色塑料薄膜上,薄膜下面則早已預施過糞肥、澆過水。有瓜農搬著大箱子走了進來,一個個拆箱之后,里面是一盤十多株瓜苗。“這是用種子育好了苗,又經過了嫁接,確定成活了的。”
據農場的工作人員鄧士利說,種子種在暖房、嫁接到現在開始種植,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星期。以往這里會有不少外地來京打工的瓜農,可今年他們卻無法準時回來開工。
好在村里處處都是老瓜把式,不必依賴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只要口口相傳,半天之內,家家戶戶都知道了這里缺人手的消息。佟連生熟練地用小鏟將薄膜邊緣挖開一個巴掌大的坑,捧著小苗放進坑里再填上土,這一兩分鐘內一株秧苗便栽好了。
期待今夏西瓜大賣
看似不費勁,可在二十多攝氏度的大棚里面,沒過十幾分鐘,哈腰干活的老瓜農們額頭上都已經掛了汗珠。誰要是松松口罩,旁邊準有人提醒,“這個時候還是盡量多注意,熱、喘也都得忍著點兒吧。”這處農場共有種植面積約70畝,“后面咱們還得幫忙干幾天呢。”
這些老瓜農們不僅來這里幫忙,各自家里大多也都有大棚。“我們每年都在這里買瓜苗,今年先幫這兒種好地,我們也能商量商量自己種地時候,有什么做法能改進。”
提起對市場行情的預測,老瓜農們都想起了2003年非典時期的事情,當時大棚沒這么多、品種沒這么好,大家的銷量都受到了影響,“主要是當時交通不方便,為了防止傳染,來進貨的人少了。”
“現在種下的西瓜,5月初就能熟了。之前我們也聽說城里出現過買不到菜的事情,可是這才幾天過去,供應馬上就跟上了,不用發愁。”如今已是17年過去,瓜農們盤算著到了摘瓜的時候,“有本領的咱找個好渠道賣到超市,沒本領的咱還是下市場、路邊擺攤,北京人都認咱龐各莊的西瓜。”
本報記者 張碩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