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俊是盤錦人。
他是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安檢員,主要負責施工安全和人員安全等,要監督每一個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做好安全防護,并維護現場秩序。提醒大家的話,老劉每天要重復上萬次,戴著口罩,他得靠喊,一天下來,嗓子就喊啞了。
其實,春節前,老劉已經回到了東北老家盤錦,打算陪陪身體不好的老父老母。可疫情來臨,老劉一接到單位的緊急召回通知,馬上買票,悄悄地趕回了武漢。
就這樣,老劉瞞著已經年過八旬的父母,坐上了趕往武漢的列車,等到了武漢之后,老劉才敢把重返武漢的真實原因告訴父母,善解人意的父母給老劉發來了視頻。
父母的支持,也是老劉最大的動力,當記者問到,疫情結束,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這個東北漢子說,回家好好陪陪父母。
老劉說,他們的工作除了檢查個人防護、送飯、測量體溫,還有交通疏導,和他的東北老鄉小劉:劉金濤做的就是這項工作。
小劉說,施工現場每天進出的車輛有上千輛,有運輸車輛、物資車輛、小車等,如果不進行有序的引導,勢必造成工地車輛癱瘓,影響工期。
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期緊,工程量大,小劉和同事在這里,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不敢休息,不敢喝水。因為到工地來得匆忙,僅有的一雙鞋子已經裂了口子。
小劉說,項目在哪里,他們就在哪,一年難得回家一次,而遠在沈陽的家人們也非常擔心他。趁著午飯休息,小劉給家里報個平安。
小劉說,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很內疚,孩子的成長,他沒能陪伴左右,作為丈夫,他也很愧疚,沒能分擔家事。面對我們的鏡頭,小劉也有話對妻子說。
武漢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是希望之光,這兩座醫院的建設,離不開一萬多余名建設者們晝夜不停的努力,這一萬多名建設者們不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背井離鄉,支援武漢。大劉師傅和小劉師傅是工地上眾多師傅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