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2日起
徐康和他的150人團隊
開始為武漢一些醫院送餐
包括醫護和病患
他們每天需為1萬多人次
提供餐飲服務
高峰期達到2.4萬人次
他們說
“做不了一線抗擊人員,
那我們就要盡自己的力量做好二線!”
做完最后一餐飯,員工直接在地上睡著了
一天做四餐
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菜品也不同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的餐飲保障也做了相應調整,早餐供應了米酒湯圓,中午加餐把菜品調整為3個主菜”,2月8日,元宵節,徐康在朋友圈曬出團隊當天提供的餐食,他又特意在朋友圈解釋,“病患只有湯圓沒有米酒”。
每天早上3點,負責早餐的同事開始忙碌,直到晚上十二點送完最后一份宵夜,團隊才算完整結束一天的工作。
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體力,團隊每天要做四頓飯,時間分別為早上六點半至七點半、中午十一點半至十二點半、下午五點半至六點半,最后一餐在晚上十二點。
“患者送三餐,醫護人員要特別加一份宵夜”,徐康知道,在這個特殊時期,醫護工作者都是連軸轉,“不加一份宵夜,怕他們扛不住”。
翻看團隊設計的盒飯菜單,也能看出其中的講究。
早餐包含主食、粗糧、肉包子、稀飯、雞蛋、牛奶至少六個品種,中晚餐及宵夜則嚴格按照四菜一水果一酸奶的標準提供。
“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餐品也不同”,徐康介紹,他們特意設計了兩份菜單,一份是低鹽低油易消化的“患者特供餐”,西蘭花肉片、蒸雞蛋、魚糕、萵苣肉絲、娃娃菜等清單菜系都是為患者打造的菜品,制餐時會煮軟一些,便于患者食用。醫護人員的菜單則以提供能量、補充維生素C為主,菜品包括土豆牛腩、剁椒巴沙魚、宮保雞丁、萵苣絲、蕓豆燒肉等。
“考慮到有不少馳援武漢的北方醫務工作者,還會提供饅頭等面食 ”,徐康介紹。
做飯環境嚴苛
操作間40分鐘消一次毒
2月2日,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梁給徐康打電話,問他愿不愿意加入到防疫保障工作中。
“當然愿意了”,徐康經營著一家后勤餐飲服務公司,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隨后他又在公司微信群里召集員工。
“做不了一線抗擊人員,那我們就要盡自己的力量做好二線”,不少員工在群里表示,“有需要,隨時去”,目前,共有近150位員工加入徐康的后勤保障團隊。
為了確保飯菜的安全、衛生,徐康及其團隊在材料采購、食材加工、送餐保障等多個環節進行嚴苛把控。
“所有進貨食材均需查驗、索證索票,菜品出鍋時中心溫度需達到75攝氏度以上方可打包,確保食材燒熟爛透 ”,他介紹,如今員工實行“體溫簽到”,有了體溫測量數據,才算簽到完成。
“每人每天必須量四次體溫,操作過程中要戴口罩、發網、手套、著制服或防護服;操作間每40分鐘消一次毒,配送車在每次送餐前后均進行內外清洗消毒”,用徐康的話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后廚操作間環境比之前更嚴苛了。
臨近中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聯系徐康時,他在微信上回復,“晚點聯系,現在正忙”。
“現在都是直接睡在辦公室“,徐康透露,接到任務當天,他就在辦公室打了地鋪,在附近賓館給員工租好了房間。
“團隊里150余人幾乎都是連軸轉,各個崗位的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 ,常常上一餐剛處理完畢,下一餐的原材料就搬上了操作臺”,他在采訪結束時表示,剛剛又接到了新的送餐任務,送餐量還會加大,“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堅持,勝利就在眼前了”。
長江融媒出品 記者:張維納 編輯:朱佳琪 校對: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