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 題:元宵節,探訪北京“受關注”區域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應妮
按照高德地圖的指引,記者花了大約20分鐘車程,找到朝陽區的一棟住宅“小區”。
或許是為了提醒要到這里的人注意安全,高德地圖程序下方還清晰標注了一句話:“該場所曾發現‘新型肺炎’確診病例,請做好個人防護。”
兩天前,北京首次公布新冠肺炎感染者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名單,其中涉及7個行政區、17個小區或場所。上述“小區”就位列其中。
這座始建于2010年的民用建筑,在元宵節這天,幾乎同往常并無兩樣。屋檐下掛著的紅燈籠,小區大門上貼著嶄新的春聯,或可顯示著,春節還未過完。
毗鄰小區的商鋪,門口貼著相似的告示,大致為“因疫情影響,為了顧客身體健康,暫時歇業”。不過也有一家小餐廳留下一段溫馨提示:“很抱歉,在這個特殊時期,無法陪伴您。待到山河無恙時,我們加量補償‘欠’大家的美食。彼此珍重!”
在這個已被官方劃定為感染者“活動過”的區域,由穿著厚重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嚴密管理,透出一絲無奈的味道。
凡是進出者,均要測體溫,領一張臨時出入證。拎著行李箱返京的住戶,則要詳細填下他在這個春節所有的活動軌跡。
北門外,不同公司的快遞小哥已在空地上分類擺好住戶的快件。不用挨家挨戶上門投送,這個春節,他們有了難得的輕松。
“北門外,您的快遞到了。”“我大概最多能等半個小時吧,您最好快點,還有好多貨要送呢!”一家知名公司的快遞小哥一邊挑選著包裹,一邊電話里同住戶商量著取件時間。
把電動三輪車里的所有貨物及時送達,早點回家,也許是鼠年春節這個“頗受民眾期待”群體在元宵節最切實際的小目標。
忙過一陣,這名快遞員終于有了喘息的時間。將身體窩在車廂里,悠閑地點燃一根煙,跟記者閑聊著他的工作節奏:“這個小區現在這么‘緊張’,實話講,不少人有所顧慮。但沒辦法,好多商家關門,老百姓總要過活啊。”“所以該送還是要送,該等還是要等。”
而對于這里來來去去的居民,或許是出于敏感,有人看到記者用手機拍照,瞬間將身體轉了過去。
也有神情自若者。一位年長者悠閑地拉著三只狗遛彎,沒戴任何防護設備。
“您為何不戴口罩?”記者問。這位約60歲的老者平靜地回應著,“專家不是說了,在空曠區域不用戴口罩。你看,我兜里裝著呢,坐電梯才戴!”
在大約1個多小時的探訪過程中,小區里多數人臉上掛著的平靜,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也有人因此而“發愁”。
北門外的一家二手房地產公司,各種售樓、出租信息掛滿了玻璃門。記者撥通門店的座機,一位劉姓銷售經理熱情地介紹了該小區的地理位置、房源,價格。
“我們這離重點中學很近,算得上學區房,均價7萬。”劉姓經理說,現在是淡季,很多業主可以面談,價格絕對有優惠!
可被問及該樓盤出現“感染者”后,這位銷售經理迅速回應道:“如果哥您有所擔心,那先加個微信,咱可以在線VR看房,保證360度無死角。”“哥我聽你口音應該是北方人,我山東的,必須實在!”
說完這番話,他笑了,記者也笑了。
如果說地產公司的銷售業績因疫情而受到影響,對于不少整天圍著柴米油鹽過日子的普通人而言,呆在家,有煩惱,卻又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有著“420”開頭的身份證號,來自湖北武漢的老李和老伴兒吳阿姨最近連續接到社區和公安局的排查電話。女兒半開玩笑地安慰道:“誰讓你們是武漢的身份證呢?這不也是為了所有人著想嘛。”
老年人的家務活兒中,每天增加了用84消毒水拖地、擦桌子和門把手的各種“程序”。“看著電視里報的疑似數據每天都在增加,還真有點嘿人(注:武漢方言,意為嚇人),”吳阿姨形容。
談及近日不少城市披露新冠肺炎感染者活動過的小區,目前居住在海淀區定慧西里社區的吳阿姨則表示“堅決支持”:“關鍵時期及時公開信息,告訴大家哪個小區發現疑似患者、確診患者,對老百姓來說,可以提高警惕,必須支持!”
按南方習俗,元宵節這晚,吳阿姨煮了一鍋湯圓,想著討個好喜頭兒,以求全家團團圓圓。目前她從各方得到的好消息是,“湖北親友都還健康無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