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2015年的最后一周交易,A股最終綠盤報收,B股的單日大幅回落對A股形成短期沖擊,而缺乏持續性領漲板塊也使得做多動能難以有效釋放,獲利盤持續兌現無形中也加大了拋壓,滬指最終退守3600點下方。筆者認為,盡管A股并未能夠在2015年完美收官,但短線回落并不會改變整體的強勢格局,借短期利空因素適當的主動回撤有利于為后市向上沖擊年線而進一步蓄勢。操作上,不妨趁股指回調整固的階段積極調整持倉結構,逢低布局智能機器、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品種和低估值藍籌。
從上周盤面的具體表現來看,權重股相對疲軟的走勢對于指數存在較大拖累,一方面,前期持續走強的地產股步入調整,保利地產、金地集團、金融街等龍頭品種一周跌幅均在5%以上,同時新上市的招商蛇口更是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挫,對于市場人氣均形成較大打擊。而另一方面,向來扮演重要護盤角色的金融股在上周也乏善可陳,無論是一度活躍的券商板塊,還是起到風向標作用的保險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加上銀行股一直不溫不火地表現,對于指數的貢獻作用變得有限。從歷來對人氣影響較大的中小創品種走勢來看,表現也差強人意,伴隨中小板、創業板指數的回落,各類題材、概念品種也難以形成較為明顯的板塊效應和賺錢效應,盤中的活躍品種更多來自于個股的獨立表現,也帶有較為明顯的游資短炒痕跡,重新復牌個股以及新上市股票的連續漲停表現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出資金短期難以開發出新熱點的尷尬局面。
整體來看,盤面熱點較為散亂,前期較為充沛的做多合力呈現出一定的松動跡象,雖然這固然有臨近小長假,謹慎心理加劇以及年末清倉等投資習慣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對于指數而言,還是會無形中延長整固的時間。
引發股指上周回落的負面因素主要來自于B股的單日下跌以及注冊制時間表的最終落地,但這兩大因素更多是短期沖擊。一方面,B股的回落來自于負面的傳聞,最終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實,同時B股此前已經大幅上漲,大量獲利盤兌現可能是導致單日大幅下挫的原因,加上T+3的交易制度,對A股的中期走勢并不會造成明顯的沖擊;另一方面,關于注冊制的落地,雖然早于市場的預期,短期可能造成供求矛盾的加劇,但注冊制本身顯然是有利于市場價格機制的形成,對于A股中長期的發展也是正面偏多的影響,因此,不必對于短期回落過于擔憂。
從近期的消息面情況來看,A股所處的氛圍相對偏暖。一是新近公布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PMI指數環比有所回升,值得欣喜的是供給側和需求側雙雙回暖,新訂單指數重回50%的臨界點上方,而消費品制造業表現出色,汽車制造、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延續擴張態勢,PMI均處在55.0%以上的高景氣狀態,此外,非制造業PMI指數則為54.4%,主要源于持續強勁的金融服務業的擴張,這也表明我國宏觀經濟保持一定增速水平的同時,結構轉型依然得到了持續的推進,這也為A股的運行創造了較為穩定的基本面環境;二是從政策面的角度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的局面不會出現明顯的轉向,而一季度歷來也是新增信貸投放的高峰期,這使得中短期市場的供求矛盾不會明顯加劇,流動性保持充裕甚至泛濫的狀態有望給低估值藍籌提供更多的做多動能,這對于推升指數也將有正面的推動作用。(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