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線教師點贊鄉村教育幫扶新政 期待盡快出臺考核標準
無論是城市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指導教學,還是農村學校老師到城市學校交流學習,最好有統一的考核標準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鄉村教育一直是“三農”工作中的一個重點。2月5日,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關于鄉村教育領域的內容也被不少基層教師所關注。
建議出臺配套統一考核標準
避免只是為評職稱才到農村教書
北京密云穆家峪中學是密云區一所農村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也是密云全區僅剩的兩個平房初中學校之一。“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文件做了專門的“叮囑”。對此,密云穆家峪中學副校長高原表示,這對寄宿制農村中學來說是個喜訊。她稱,學校雖然還是平房,但近幾年,軟硬件環境都改善了很多,中考成績也位居密云區前列,學校整體工作得到了學生及家長們的認可。不過,相較于城區、市區的學校,學校整體條件還是有差距的。如果文件能夠落地,對于像密云穆家峪中學這樣的農村學校來說,是件好事。
針對文件中提到的“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在高原看來,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
此外,文件還提到“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高原告訴新京報記者,密云區近些年一直在這樣做。“近些年,到我們學校來的城區優秀骨干教師確實為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對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高原稱,如果這樣的模式在全國推行開來,對于農村教育來說是極為有益的。不過,她建議,是否可以出臺統一的考核標準。“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是城市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指導教學,還是農村學校老師到城市學校交流學習,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考核標準。以城市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指導教學為例,經過一年、三年的任教,骨干老師最后應該確實能夠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至少能夠達到農村學校原本的平均教學水平。如此,就能避免極其個別老師,單純為了評職稱才到農村學校去,這樣的出發點和心態其實是會影響到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背離制定政策的初衷。”
高原表示,對于農村學校來說,文件的發布將吸引更多的骨干教師加入到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希望到農村學校從教的老師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真正幫助農村教育提質提量。
高原坦言,她曾在4所學校工作過,包括深山區學校、淺山區學校、普通農村學校等,隨著近年來政策向農村教育傾斜,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年輕教師投身到農村教育中,經過學校的培養,一些農村教師的綜合教育教學水平非常突出,這部分群體已經成為農村教育中堅力量。
利好政策向農村教育傾斜
將吸引更多新畢業老師到農村任教
許占玲是北京市密云區第五小學一名教師,雖然目前在密云城區的學校任教,但她曾在密云偏遠山區一所學校任教20年。
針對“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農村教育的政策信息,許占玲認真地閱覽學習了。“和以前大家都愿意到城市學校任教不同,現在,真的有很多教師愿意到農村的學校去。一方面是因教育情懷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城市學校壓力更大。同時,各種利好政策也在不斷向農村教師傾斜。”許占玲表示。
針對“中央一號文件”農村教育內容,微博上的一些網友、教師也展開了討論。
通州區一位農村一線老師也表示,目前農村教師平均年齡較大,文件落地之后,或許可以吸引更多的剛畢業的年輕老師扎根到農村學校,為農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大城市里的農村學校條件其實尚可,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對于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甚至是普通教師資源需求都很迫切。希望隨著國家政策逐步落地,農村教育問題能得到根本解決,讓農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優質的教育。”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