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廢棄口罩是“醫療垃圾”還是“其他垃圾”?在北京這么扔
普通居民佩戴過的口罩,可直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內,鼓勵用塑料袋扎緊投放。有條件的居民可對口罩進行初步消毒。
新京報訊(記者 黃哲程 馬瑾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口罩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必需品。記者近日探訪發現,北京多個街道自發對居民廢棄口罩進行單獨收集,有街道將廢棄口罩作為“醫療垃圾”單獨處理,也有街道將其視為生活垃圾四分類中的“其他垃圾”。
據北京市城管委介紹,在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社區衛生站、疑似病例的觀察場所等地使用過的口罩,應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桶。普通居民佩戴過的口罩,沾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較低,可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四分類中的“其他垃圾”桶內。目前,北京市正全面排查生活垃圾臨時堆放點、積存垃圾和衛生死角。
雙榆樹東里南社區內設置的廢棄口罩回收垃圾桶。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場景1
作為“醫療垃圾”送往醫療廢物處理廠,850℃焚燒分解有毒氣體
記者近日探訪中關村街道,該街道設置了40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將廢棄口罩作為醫療垃圾專門收運,這是目前常見的一種處理方式。
“很難完全確定丟棄口罩的人中有沒有潛在感染者,口罩上有沒有病毒,所以我們就用醫療垃圾的處理標準,確保安全性。”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東里南社區服務站,記者看到兩個紅色垃圾桶上貼著“廢棄口罩專用”字樣。
收集廢棄口罩前,工作人員要先對垃圾桶和里面的廢棄口罩消毒,之后將口罩裝入醫療廢物垃圾袋,用皮筋扎緊,放入車上的醫用廢物垃圾桶,運往街道廢棄口罩回收處。
收來的口罩將轉運至中關村醫院的醫院危廢物儲存間進行封閉裝存,48小時內由專門的接收機構轉運,最終與其他醫療廢物一起,由密閉運輸車送至朝陽區金盞鄉高安屯醫療廢物處理廠。
到達高安屯醫療廢物處理廠后,廢棄口罩和其他醫療廢物通過進料系統自動進入處理系統,無需人工操作,可避免傳染。
之后,廢棄口罩進入回轉窯,通過兩級燃燒分別燃燒固體和氣體。一燃室專門用于焚燒固體垃圾,溫度控制在1000℃以上,燃燒產生的煙氣進入二燃室進行再次焚燒,溫度控制在850℃以上,煙氣停留時間不少于2秒,使有毒有害氣體徹底分解。此外,還要經過余熱鍋爐、急冷脫酸、布袋除塵等系統處理,確保無有害氣體外泄。
保潔人員在回收口罩時,先進行消毒作業。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場景2
作為“其他垃圾”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輸、暫存環節均須消毒
與中關村街道有所不同,順義區勝利街道的廢棄口罩在消毒后,將與生活垃圾四分類中的“其他垃圾”一起運輸,最終送往焚燒廠焚燒處理,這是在多個街道中流行的另一種方式。
勝利街道從1月26日起,在街道19個社區各配備了一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在西城區展覽路、新街口、德勝門等11處,也配備了廢棄口罩專門回收點。截至2月3日,西城區共設置了1450個集中回收點。
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作為“其他垃圾”離開街道和社區的廢棄口罩,多數將送至密閉式清潔站暫存,等待轉運。在東城區煥新胡同的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工作人員表示,最近收到的垃圾中,廢棄口罩變多了。
2月4日中午,清潔站門口的墻壁上貼著“今日已消毒”的告示。1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內,設有垃圾吊裝設備、噴淋沖洗設備和垃圾收集箱等。
東城區環衛中心市容業務檢查監督科科長張志剛告訴記者,為應對疫情,東城區要求全區密閉式清潔站應每日用水全面沖洗一次,再用含氯消毒劑對墻面、地面、壓縮裝置、收運箱及周圍環境噴灑消毒一次,隨傾倒、隨消毒。運輸車輛進出站須清洗消毒,收車后,用含氯消毒劑溶液全面噴灑消毒兩次。
防疫期間,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每天收到的垃圾量減半為10噸左右。這些垃圾在清潔站暫存后,將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
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向南約30公里,在位于南六環附近的南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北京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滿昌介紹,南宮垃圾焚燒廠一般會將垃圾靜置5天左右,發酵、過濾水分,提升熱值,再投入焚燒爐焚燒發電。
不過,對于近期部分小區自主單獨收集、作為“其他垃圾”類別運送來的廢棄口罩,由于本身量少,且水分含量低,焚燒廠會直接進行焚燒,降低安全風險。此外,南宮垃圾焚燒廠對前來運送垃圾的車輛還增加了專門消毒環節。
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城管委:使用場景決定廢棄口罩處理方式
用過的口罩到底該怎么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韓利介紹,主要看口罩的使用場景。
韓利說,在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社區衛生站、疑似病例的觀察場所等地點使用過的口罩,應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桶。北京所有涉疫情的垃圾會按照醫療廢棄物來處理,由專業機構按照工作流程和作業標準,集中收集、運輸、處置,不會混入居民的普通生活垃圾。
普通居民佩戴過的口罩,沾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較低,可以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四分類中的“其他垃圾”桶內,鼓勵用塑料袋扎緊投放。有條件的居民可以對口罩進行初步消毒,比如噴灑75%酒精或者84消毒液。
北京市在口罩用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如火車站、地鐵等交通站點,以及有條件的街道和社區,目前設置了專門的口罩收集容器回收桶。城管委要求環衛作業部門,每天對口罩收集回收桶、各類生活垃圾桶、收集站、暫存點等環衛基礎設施定時進行日常消毒殺菌工作,同時加大生活垃圾清運工作。
目前,北京市正全面排查生活垃圾臨時堆放點、積存垃圾和衛生死角。同時,增加居民生活垃圾巡回收集頻次,日產日清,還將加強生活垃圾、糞便處理設施運行監管。
探訪過程中,記者曾發現部分社區的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中有快遞袋、衛生紙等非規定廢棄物品,也有工作人員表示,在一般的生活垃圾桶中,有時也能發現口罩。對此,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主要通過街道社區宣傳引導、安排垃圾分類指導員在桶站值守等方式,幫助居民正確投放廢棄口罩。
一名公共管理學專家也表示,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應該倡導防疫相關垃圾的科學分類,妥善處理。“采用倡導的方式是最好的。但鑒于當前疫情蔓延情況,按照國家一級響應機制,各地在處理口罩方面采取有力舉措,社會也應當給予理解和支持。”
鏈接 多地明確廢棄口罩分類處置方式
上海:居家隔離者廢棄口罩直送焚燒廠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介紹,結合不同類型場所廢棄口罩可能沾染病菌的實際情況,明確上海市廢棄口罩的處理途徑。
其中,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各集中隔離觀察點產生的廢棄口罩,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納入醫療廢物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居家隔離觀察人員使用過的口罩,與其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一并消毒裝袋后,由專人上門收集,直送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口罩,宜用塑料袋密封后投放在干垃圾容器內,作為干垃圾納入處置系統。
廣東:疑似感染者及護理人員廢棄口罩作為醫療垃圾處理
1月29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加強廢棄口罩管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范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分區域分類規范廢棄口罩投放。
在醫療機構時,應將廢棄口罩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作為醫療廢物收集處置。
對于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其護理人員,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作為感染性醫療廢物進行收集處置。
對于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癥狀的人,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人,可將廢棄口罩丟入垃圾袋,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灑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將廢棄口罩密封后丟入“其他垃圾”桶。
對于普通人日常使用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可以直接丟入“其他垃圾”桶,嚴禁回收及分揀。
南京:普通市民廢棄口罩須消毒封袋后投放
南京市規定,在居家隔離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住所的垃圾收集點增設帶蓋的“其他垃圾”桶,設置專門標識標明“廢棄口罩專用”,內設塑料袋內襯,避免廢棄口罩與容器直接接觸。
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使用過的口罩,必須噴灑75%酒精或1:50配置的84消毒水消毒,使用塑料袋封口后投放至廢棄口罩專用桶。
其他市民使用過的口罩,應當消毒、封口后投放至垃圾收集點的帶蓋“其他垃圾”桶。
四川:普通廢棄口罩算作特殊有害垃圾
1月25日,四川省住建廳發布通知,明確疫情期間特殊有害垃圾主要為兩大類:居民丟棄的口罩、有發熱癥狀的居民家庭產生的所有生活垃圾。
根據通知,四川省在各居民小區和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專門的廢棄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點收集桶。市民應將廢棄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點投放至專門的收集桶。廢棄口罩丟棄之前,應折疊成長條形后用掛耳繩捆綁成型,將口罩折疊時應將口鼻接觸面朝外,有條件的應進行酒精消毒。
有發熱癥狀的居民家庭產生的所有生活垃圾,應采用密閉塑料袋或密閉容器進行盛放后,再投放至指定收集桶。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馬瑾倩
協作記者 吳江 李凱祥
編輯 白爽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