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拆分?別做夢了,蘋果等科技巨頭已成美國影響力象征 來源:騰訊科技
[摘要]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不僅僅是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對擴大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和增加軟實力大有裨益。
騰訊科技訊 2月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 多年來,許多財經和政治評論員都在預測,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可能很快就會面臨更強有力的反壟斷監管。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公司的規模和影響力過大,還因為他們的行為不負責任,他們有能力(或愿意)在不允許宣傳和錯誤信息自由傳播的情況下,繼續保護用戶隱私和培育國家話語權。
攸關國家戰略利益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多州的總檢察長已經對谷歌和Facebook展開了高調的反壟斷調查,最近幾天對谷歌的調查似乎變得更加積極。美國司法部去年宣布,該機構正在調查Facebook、亞馬遜、蘋果和谷歌這四大科技巨頭,以確定它們是否“減少了競爭、扼殺了創新或者以其他方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上一次出現如此規模的反壟斷調查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美國無線運營商AT T在全國電話系統上享有近乎壟斷的地位。自那以后,美國政府還進行了其他備受矚目的反壟斷案件,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00年,當時司法部命令微軟拆分其運營和軟件部門,不過這一努力在上訴過程中被擱置。
但在這些努力之后,全球經濟、金融和政治力量以這種方式結盟,使拆分美國科技巨頭的嘗試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盡管眾說紛紜,但我們對美國監管機構最近采取的行動不要抱太多期望。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不僅僅是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對擴大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和增加軟實力大有裨益。
如果美國“自廢武功”拆分這些大公司,這種影響力和力量可能就會減弱。因此,總部設在其他國家的公司將尋求抓住機會,在全球商業和信息傳播方式上占據主導地位。事實上,我們可以設想下,如果美國監管機構選擇拆分亞馬遜和谷歌的部分業務,結果會如何?
由于該機構不太可能對總部設在其他國家的公司(包括谷歌等競爭對手,如阿里巴巴和百度)采取同樣的做法,后者突然之間就會在它們相互競爭的市場上享有優勢。特朗普政府對雙邊貿易協定(而不是多邊貿易協定)的偏好已經為其他國家提供了額外的動力來支持他們的公司。如果美國大公司因反壟斷問題而變得虛弱,這種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因此,面對要么允許國內科技公司不受約束地發展,要么眼睜睜看著其他國家支持的企業奪取市場份額和獲得影響力,美國政府很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前者。
規模太大無法分拆
在金融危機期間,有些大銀行被認為太大而不能倒閉,因為從理論上講,它們的倒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事件,甚至會摧毀全球經濟。雖然拆分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不會帶來同樣的影響,但幾乎無限擴張的規模讓它們經常成為監管機構的靶子,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它們永遠不會被拆分的原因。
首先,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來超過4萬億美元,它們擁有幾乎無限的社會、政治和金融權力,令微軟20年前成功擊退司法部時的巨大影響力也顯得相形見絀。因此,盡管社交媒體、信息傳播和數據隱私都是可能需要政府深思熟慮的監管和監督的問題,但遏制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主導地位的嘗試可能注定要失敗。
但更重要的是,值得考慮的是,給這些公司帶來監管壓力是否真的會讓監管它們變得更加困難。事實上,技術進步發生得很快,政府很難跟上步伐。當游戲中有更多的玩家,所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待它時,它將變得更加困難。
這就是為什么當談到協作,并提出更好、更全面的方法來保護消費者的選擇、增強數據安全和限制在線濫用時,很容易證明房間里的人越少,就會產生更積極結果的原因。
投資者的機會
如果美國政府真的成功拆分其中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可能性很小,許多新的小公司可能會在各自的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個別公司的估值可能會更高。例如,如果亞馬遜云計算服務業務被剝離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它將躋身世界十大公司之列。根據谷歌最新發布的財報,YouTube的規模也將十分龐大。
否則,投資者應該會押注,賭那些遭到反壟斷調查的科技巨頭股價下跌。任何時候,當亞馬遜、蘋果、Facebook、微軟或谷歌等公司在一群政客喧囂要拆分它們之后蒙受損失時,這就是投資者的機會。(騰訊科技審校/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