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應該怎么辦呢?與其簡單地將野生動物視為“疾病袋”、試圖消除病原體或選擇性地獵殺藏有病原體的野生動物,嘗試著減少野生動物與人之間的接觸被證明可能是降低全球人類健康風險最實用、最低成本的方法。
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解決消費者對野生動物及其身體部位的需求。在短期內,提出貿易禁令(如中國目前所實施的禁令),會有助于減少疾病傳播。但是,如果要充分發揮作用,這些禁令應該是全球性的,并應以減少需求為基礎。
中國對野生動物貿易的國家禁令將讓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免于苦難,它們不再被當成外來寵物、傳統藥物和肉類。至關重要的是,這也將制止它們在運輸和市場中所遭受的惡劣的待遇,那些生存環境是致命疾病的溫床。是否將這一禁令永久化,以及是否將采取適當措施來保護已經陷入野生動物貿易的動物們的福利仍有待觀察。但是,從短期來看,它無疑將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
從邁阿密黑市上被解救出的野生鳥被放入了干凈的鳥籠 Karine Aigner圖關于野生動物貿易的規范的法規涉及很多問題,從動物福利到保護和道德規范,但是正如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那樣,由病原體(和新興的人畜共患病)構成的風險可能不容低估,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