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杭州2月4日電 題:一封寫給醫(yī)護人員孩子的信:孩子,我們不是不怕
作者 嚴格
日前作者從浙江杭州時代小學獲悉,該校不少學生家長是醫(yī)務工作者,在這個特殊時期,今年大年三十就有69位醫(yī)務工作者家長仍在抗擊疫情一線堅守崗位。
在學校微信公號,作者也看到了不少學生寫給父母的家書日記。
“大年三十是舉家團圓的日子,可您早早吃完年夜飯就去上班了。妹妹在你出門前賴著你不放,可你還是狠心的放下她出門了。”
“昨天下午,媽媽告訴我浙江醫(yī)療團隊前去支援武漢,你們醫(yī)院也有,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絲慌亂,怕什么時候你們也會搭著高鐵頭也不回的前去武漢支援。我怕有一天,你們也會感染生病,我很害怕。”
孩子的家書,情真意切,讓人淚目。
考慮到很多父母還在一線和病魔殊死搏斗,很難有時間回復孩子們的家書。作者代替他們的父母,給孩子們回信。
親愛的孩子:
叔叔是記者,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樣,今天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逆行者。叔叔和同事們最近接觸最多的,就是你們的爸爸媽媽。
看到你們的家書,都提到了害怕兩個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兇猛,你們害怕,也為當醫(yī)生護士的爸爸媽媽擔心害怕,擔心他們感染得病。
其實,我想告訴你們,你們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們一樣,不是不怕。
你們的父母和叔叔一樣,不是鋼鐵俠。當我們看到疫情從武漢爆發(fā)蔓延全國,我們不是不怕;當我們面對目前還沒有疫苗和殺死病毒的特效藥,我們不是不怕;當你們的父母每天被蜂擁而至的病人包圍,他們不是不怕;當你們的父母每天穿著防護服八小時不能喝水上廁所,甚至穿上尿不濕,他們不是不怕;當防疫物資緊缺醫(yī)護人員的口罩都不能保證供應,你們的父母也不是不怕;當身邊的同事也感染了病毒,我相信,他們一定也會害怕。
但你們的父母和我們一樣,我們不能怕。
就像有一位同學的媽媽平時膽子很小,連看到蟑螂都要害怕尖叫。但現(xiàn)在媽媽說:“不怕,媽媽是醫(yī)生,要是醫(yī)生都害怕,不去醫(yī)院值班了,病人可怎么辦呢?”
前些天,浙江醫(yī)療隊支援武漢出征前夕。當叔叔的女同事煜歡問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二醫(yī)院護士劉婷婷,“出征前有什么話想說”時,這位26歲的小姐姐一下子聲音哽咽,紅了眼眶。
即便過去身經(jīng)百戰(zhàn),臨陣上場難免害怕。更何況是年紀輕輕的小姐姐。
煜歡緊緊擁抱這位小姐姐,兩個同齡人都是淚流滿面。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疫情肆虐,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小姐姐在朋友圈中這樣說。就像同學們在書信里寫的,她搭上高鐵頭也不回支援武漢去了。
你們也可能還都知道李蘭娟院士奶奶,昨天,73歲的她第二次帶隊去此次疫情的重災區(qū)武漢,叔叔的同事采訪她,她說,作為感染科醫(yī)生,控制傳染病是我們的責任。
責任,就這兩個字讓我們不能怕,不害怕,也沒有時間害怕。
救死扶傷,就是爸爸媽媽選擇這個職業(yè)的責任。
報道事實,這也是叔叔阿姨選擇這個職業(yè)的責任。
有一位同學問媽媽:“媽媽你害怕嗎?”媽媽說:“在家里媽媽跟其他人一樣也會害怕,可媽媽穿上白大褂后,媽媽就不怕了,因為穿上白大褂媽媽就有了一份責任,守衛(wèi)生命的責任。你以后也一樣無論選擇什么職業(yè),記得一定要堅守你的職業(yè)責任。”
我覺得媽媽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
孩子,我們都有過這樣經(jīng)歷,在黑夜里一個人走路也許會怕,但是人多就不怕了,現(xiàn)在爸爸媽媽不是孤軍奮戰(zhàn),全國人民都在支持他們,所以她們也不怕了。
同時在黑夜中,只要前方有光亮,我們也不怕了,現(xiàn)在疫情雖然還是很嚴重,但前方已經(jīng)有一絲光亮,最近已有不少病人在你們爸爸媽媽的搶救下,治愈出院。
“雖然你們戴著口罩,但我永遠記得你們微笑的眼神。”前幾天,一位26歲的患者走出醫(yī)院后開心地說。
能夠聽到這句話,你們的爸爸媽媽多開心啊。
孩子們,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讓我們一起為爸爸媽媽點贊,一起等待他們的凱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