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3日電 (記者 杜燕) “您是否發燒?”“您這兩天有咳嗽嗎?”“回京后需要居家隔離2周……”在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慧”在電話里,對轄區內返京人員情況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追問,隨時記錄、梳理,并將疫情防控和健康指導送至轄區民眾身邊。
這位耐心又能干的“小慧”是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臺智能回訪機器人。
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圖為回訪中心工作人員。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該中心主任陳應軍介紹,“小慧”能對轄區簽約居民的健康狀況和出行情況進行摸排,主動搜索轄區內外出返京的重點人員,以及對小區內老年人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進行回訪。“她”還會把疫情防控和健康指導告訴民眾。
這只是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智慧手段”之一。
陳應軍表示,依托豐臺智慧家醫醫患固定模式,家庭醫生團隊配合地區工作,通過“家庭醫生”APP和回訪中心向居民發布健康信息和隔離政策,簽約居民可以通過APP和家庭醫生交流,也可以直接打電話咨詢。
“請問服用雙黃連有用嗎?中心有嗎?”“保健科能否打疫苗,時間可否推遲?”“消毒液如何配比?”“家屬從湖北回家,自駕是否需要隔離14天”……每天,都有民眾通過線上方式咨詢醫務人員。
陳應軍表示,截至2月2日,累計通過APP推送健康教育信息18803人次,群發信息4418條,受眾2323579人次;居民線上咨詢4211人,家庭醫生回復3940人;微信推送防控信息7620條,受眾1997293人次;電話咨詢1192人次。
他表示,家庭醫生和居民保持線上聯系,能及時安撫民眾恐慌情緒,減少盲目就醫行為,同時基層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篩查、咨詢、健教、隨訪等,減少病毒交叉感染風險,在疫情防控期間能更好地守護居民健康。
“這種方式在豐臺區的許多社區(村)推行,將問診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形成了’智慧家醫’優化協同下的豐臺區社區防控模式。”北京市豐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副書記谷守賀如是說。
谷守賀介紹,該區以社區為單位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排查小組,下沉到社區,從21個街鄉鎮的24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抽調業務能力較強、經過培訓的392名醫務人員參加各居委(村)的防控工作。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鎮西王佐村,一輛紅色的防疫巡邏宣傳車載著“大喇叭”走街串巷告知村民疫情防控知識。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在豐臺區王佐鎮西王佐村,記者看到,一輛紅色的防疫巡邏宣傳車載著“大喇叭”走街串巷告知村民疫情防控知識。
不僅有“大喇叭”、懸掛在村口的各種提示類標語,還有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與村民一起戰“疫”。
“每天要到村口檢查點位,協助村里工作人員對地址不符人員、疫區返京人員及過往北京流動人員基本信息情況進行逐一排查。”王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沉社區的工作人員龔鑫表示,工作中還要告訴村民們如何戴好口罩、怎么對家里進行消毒等等。
龔鑫是王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王佐輕騎兵”落地篩查隊隊員之一。該中心主任楊向東表示,中心抽調了11名醫護精英,會同區、鎮干部,進駐全鎮8個中心村和3個社區,建立由鎮政府、村委會聯防聯控工作模式,開展樸實有效、接地氣兒的防控宣傳引導工作。
她稱,中心還抽調1名醫生、1名護士、1名保潔人員,成立“健康王佐輕騎兵”密接觀察隊,在豐臺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密接觀察點和臨時觀察點工作,對從疫區到京人員進行健康觀察、健康指導。
近期回鄉探親或旅游外出人員陸續返京,谷守賀強調,每位返京人員均被納入網格化體系,實行分層管理,包括重點管理和一般管理。其中,對于來自疫區或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的人員,實行重點管理,密切關注;對于來自非疫區的、無明顯癥狀的人員,實行一般管理。
谷守賀表示,豐臺區為城鄉結合區域,三鄉兩鎮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合鄉鎮政府部門運用更多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防控方法及小妙招來解決農民群眾是教育引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則通過實施網格化、包片式、智能型管理,聯防聯控,發揮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做到看好門、找到人、管住人,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防控措施,筑牢社區疫情防線。(完)